我常常驚嘆我們中華民族語言的豐富多彩、華美瑰瑋、每每讀起中國文學名家的作品,更為他們那揮灑自 如的描繪、神韻無限的寓意,精美絕倫的語句而折服。語言是這樣的出神入化、魅力無窮。然而,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化都有不能孤立 地存在與發(fā)展,必然要與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化進行交流,相互借鑒,相互交融,吸取它們的語言文化的精華而豐富自己,發(fā)展自己, 也許正是基于這一點,在國人學習外語熱的浪潮洶涌澎湃之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 《英漢對照描寫辭典》。該書通過32個個分部類 統(tǒng)領390個細部,共約5000余條英漢對照描寫片段,展示了英、法、俄等國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大仲馬、托爾斯泰等運用語言的文采。該書稱為 “描寫”辭典,確實切中學習語言本質,因為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書面語表達,都離不開對事、對人、對景的描寫,如果離開了“描寫” ,恐怕會讓我們感到語言表達將是何等的蒼白和乏味。<br> ……<br> 《英漢對照描寫辭典》就是這樣一本既有極強的文學性、藝術性、可讀性、鑒賞性,又有借鑒、學習、查閱的多功能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