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技術制圖》,趙擎寰1962年發(fā)表在《畫法幾何及制圖科學論文選編》上的《中國古代工程制圖發(fā)展初探》。由于研究的局限,這些論文所敘,遠未詳備,而其數量,寥寥可數,學術交流,偶有所及,故而影響有限。因此,在研究中國圖學發(fā)展史的問題上,學術界存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其一,表現在對中國豐富的圖學史料的忽視與對所取得的圖學成就的低估。在許多西方學者看來,中國古代沒有圖學,在論述圖學發(fā)展歷史時,他們對中國的古代圖學采取回避態(tài)度,許多論點,亟待斟酌。其二,則恰恰相反,認為中國一直是“穩(wěn)步地發(fā)展著他們自己的制圖傳統”,“歐洲在14世紀和15世紀之前之所以能在制圖方面有所成就,不僅與阿拉伯人研究了托勒密的制圖學有關”,而且與“中國的制圖學”傳到西方有關。持前一種看法者,不乏其人。例如英國學者P.J.布克(P.J.Booker),即為一例。作者身為英國工程圖學學會主席,撰寫《工程圖學史》(1963年出版),應當不乏史料,在論述阿拉伯的科學技術對西方圖學的影響時,P.J.布克曾簡略地提到來自東方的圖學成就,但無中國圖學之述。全書撮要圖學典籍,貫以議論,對于中國圖學的歷史,作者尚未窮源競委,更乏中西之比較,通觀全書,缺憾甚多。西方對中國古代文明貢獻的忽視由來已久,P.J.布克的論點恰好代表了這種思想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