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等。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生于杭州,祖籍太原。該書是我國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它是作者根據有關三國的歷史、雜記、遺聞佚事等豐富資料創(chuàng)作而成的;是在戲曲、平話等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加工、豐富、提高的。羅貫中吸收了群眾藝術的營養(yǎng),又考據史實,把紛亂的三國歷史按年代、事件、人物有層次地組織起來,寫成這部巨著。 《三國演義》的內容,描寫的是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近百年的歷史故事。書的開篇寫的是東漢末年統(tǒng)治階級昏庸、腐敗造成社會的總危機,人民生活無著,紛紛起來反抗,形成以張角為首的農民大起義。接著寫了董卓惡毒兇殘引起了其他軍閥的不滿,十七鎮(zhèn)諸侯聯(lián)合起來對他聲討。董卓被殺,曹操當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力量,并進兵江南。孫、劉聯(lián)合抗曹,赤壁一戰(zhàn)打敗了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局面。自此魏、蜀、吳三國互有戰(zhàn)爭,也各有勝負,最后西晉滅蜀、伐魏、滅吳,復歸一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