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地質構造演化歷史為主要線索,以構造事件為單位,系統地、定量化地闡述了中國大地構造的主要宏觀特征,把構造變形、變位的機制分析與歷史分析緊密結合起來,把構造活動的穩(wěn)定時期與活躍時期的演化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大力加強了中生代一新生代大地構造的探討,盡量客觀地反映近30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中國大地構造學所做的貢獻;系統介紹了具有特色的大地構造學研究方法,探討了一些重要的大地構造學理論問題,如碰撞帶和各類板內變形的特征與形成機制,中國大陸地殼與巖石圈厚度變化及其原因,地溫梯度的變化與地幔羽的存在問題,構造作用對我國內、外生礦床形成的影響及找礦前景,最后對全球板塊構造動力學機制假說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書后半部附有大量的構造變形、變位的原始數據和有關的參考文獻,以備查考。本書是一本供研究生使用的教學參考書,也適合于從事構造地質、區(qū)域地質、礦產普查與勘探、地震地質、環(huán)境地質和災害地質等方面的科研、教學與野外地質工作人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