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學解釋學:孔孟倫理學結構分析》以仁學和儒學相對比,用“仁學”一詞專指孔孟倫理學,以區(qū)分于古代儒教經學和宋明理學。全書依據現(xiàn)代理論觀念對仁學的結構、意義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解釋,目的在于克服歷來對孔孟學研究中存在的片面理解,以期較準確地提示原始仁學的肌理及其歷史的和現(xiàn)代的意涵。作者本著40余年研究中西方中哲和現(xiàn)代西方理論的經驗在《仁學解釋學:孔孟倫理學結構分析》中提出的倫理學立場,在認識論上不同于以下西方主流論立場:極端相對主義、虛無主義、形而上學和超越性信仰。作者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的經驗理性主義仁學傳統(tǒng),經過解釋學和符號學方法論的讀解后,有可能成為普適于現(xiàn)代人類的基本倫理學范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