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道德判斷是基于個人對道德的不同認識、對道德標準的個性化理解而形成的。根據美國道德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研究表明,各種不同的道德判斷是處于人類道德發(fā)展的整體結構中的。他稱這個有階段的、有序的、嚴密的整體結構為道德發(fā)展的三水平六階段??茽柌竦牡赖抡J知發(fā)展理論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制定、設計學校道德教育計劃以及編寫各級學校道德教育教材和指導手冊的依據,并對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關于此理論的詳細介紹現已譯成《道德發(fā)展心理學—道德階段的本質與確證》一書,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為一名道德心理學家、教育家和倡導者,科爾伯格將心理學的研究與哲學觀點聯系起來,整個研究過程遵循著“心理學理論—教育實踐—哲學反思”的邏輯順序,但其理論體系是遵循著“哲學思考—心理學理論—教育實踐”的邏輯順序。該書的內容是其理論體系中的道德發(fā)展心理學部分,它記錄了科爾伯格自1955年啟動的關于此理論的博士論文研究以來,歷經25年的時間,對美國、土耳其和以色列的被試進行追蹤研究,從而對此理論進行的檢驗與修正。在該書中他首先將道德判斷階段的認知發(fā)展研究與行為主義方法(開始于哈特肖恩和梅的工作)、精神分析方法和(與涂爾干思想一致的)文化社會學方法進行比較,清晰地區(qū)分了認知發(fā)展范式與社會化、社會學習等其他方法,把認知范式從道德階段的發(fā)展延伸到模仿、認同和性別角色的發(fā)展。著者并沒有滿足于理論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是繼續(xù)對被試進行追蹤實驗研究,從反思研究方法開始修正最初提出的理論,從而在該書中對道德化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六階段中每一個階段的本質和評分方法做了最新的闡述;概括了理論的當前表述,包括修正后的對階段六的觀點、該理論所覆蓋的道德判斷領域、修正后對道德哲學和階段理論之間關系的觀點,以及道德亞階段或道德類型的概念。而且,由于將近20年的時間,科爾伯格的道德推理階段理論被認為是一種主要的道德發(fā)展的認知結構觀點。他的工作也引發(fā)了大量的爭論。所以,他針對代表廣泛社會科學問題和批評觀點的哈貝馬斯、辛普森、施維德爾、沙利文、吉利根和吉布斯等人對階段理論的批評做了綜述和回答。 道德發(fā)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是科爾伯格整個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的核心。因此,在該書的“道德階段和道德化”一章中,科爾伯格對他早期提出的階段含義分別進行了一些修正性的闡述,從理論上進一步完善他的這一理論。在該章中,科爾伯格在陳述了道德發(fā)展是什么和如何評定它之后,繼續(xù)闡述最能說明道德發(fā)展情況的道德化理論,然后將這種理論與各種視道德發(fā)展為社會化或社會學習所致的觀點進行比較。 科爾伯格認為道德發(fā)展的規(guī)范哲學理論可以在哲學假設的修正與經驗結果之間的“步步為營式”螺旋中發(fā)展。正如他們在道德判斷發(fā)展的研究中假定的,一種行為被認為是道德的,必須滿足某種適切的標準。但什么是適切的或“有道德的”行為?這正是蘇格拉底及其同伴們在柏拉圖式對話中辯論的問題,但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時代一樣,它至今沒有得到回答。因此,著者在詳盡闡述自己的哲學理論之前,試圖通過哈特肖恩和梅(1928-1930)的道德行為與道德品質的經典心理學實證研究發(fā)現的混亂和矛盾的結果,來說明做這種哲學澄清的必要性。在這里著者指出了道德行為的行為主義界定的缺陷,并認為關于什么是道德上正當的或好的行為這個問題,必須從道德哲學上尋求答案。 該書富有特色的一點是著者向我們描述了25年來追蹤實驗所采用的方法和結果,集中討論了心理學家對科爾伯格公正判斷推理階段提出的三個核心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階段是否真的是序列的、整體的、文化普遍性的判斷階段?第二個問題是,階段是否和道德行為、道德行動有真正的聯系?第三個問題是相對性問題,即在土耳其和以色列的追蹤數據中表明的階段序列的普遍性。著者在這里將經驗之“肉”賦予該書強調的理論之“骨”,使整個理論更具科學性。如關于道德判斷的含義和測評理論,通過對美國男性被試的追蹤研究,證明了前五個階段順序的不變性和結構的完整性,同時還把盧文格關于自我發(fā)展測量的理論和方法與所研究的道德發(fā)展測量進行比較。 科爾伯格的著作有時會引起一些爭議,但他的思想幫助人們確立了把道德發(fā)展作為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并促使了該領域中的其他學術思想的發(fā)展?!兜赖掳l(fā)展心理學—道德階段的本質與確證》一書,對于我國關心道德教育、關心心理學發(fā)展的同仁來說,是一部能引發(fā)人思考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