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區(qū)域規(guī)劃、城鄉(xiāng)規(guī)劃適應性城市設計:一種實效的城市設計理論及應用

適應性城市設計:一種實效的城市設計理論及應用

適應性城市設計:一種實效的城市設計理論及應用

定 價:¥34.00

作 者: 陳紀凱著
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建筑學博士論叢
標 簽: 建筑結構

ISBN: 9787112069354 出版時間: 2004-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 452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中外城市設計現(xiàn)實問題的分析,在比較、總結古今中外城市設計理論和實踐的適應性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適應論和諧發(fā)展哲學,建構了適應性城市設計概念和理論,確定了城市設計的適應性學科關系和功能序位,完善了城市設計的適應性要素系統(tǒng),并對城市設計的編制技術、管理實施和社會經濟作用的適應性做出了探索和研究,以探尋適應我國城市發(fā)展特征的城市設計策略。內容從三大部分進行闡述:第一部分為課題研究:在第一章中系統(tǒng)分析、總結了國內外城市設計發(fā)展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當代中國城市設計的關鍵課題,闡明了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設計理論方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意義,同時確定了研究的內容、方法及框架。第二部分為概念理論研究(包括第二、三、四、五章):從適應性城市設計概念的角度,澄清了城市設計的概念延異,明確了城市設計的適應性學科地位和功能序位。在挖掘借鑒中西方城市設計經驗中的適應性方法和運作機制的基礎上,系統(tǒng)闡述了適應性城市設計的理論內涵和形態(tài),確立了以控制和協(xié)調為核心的適應性城市設計理論原則,明確了城市設計的適應性價值取向、目標系統(tǒng)、層系與內容以及設計運作程序,建構了綜合性、多向度、動態(tài)的適應性城市設計理論框架,同時完善了城市設計的適應性要素系統(tǒng)。第三部分為應用研究(包括第六、七、八、九章):在前述研究基礎上,系統(tǒng)全面地進行了規(guī)范適應我國城市建設管理體制的城市設計編制程序、方法及其內容和深度的嘗試,建立了符合國情的、具有動態(tài)適應特征的城市設計評價標準和反饋機制,闡明了適應性城市設計的組織程序、法律制度、組織機構,探討了城市設計適應性執(zhí)行機制,揭示了城市設計與開發(fā)互動機制中,適應性城市設計整合城市空間結構、激發(fā)城市潛在活力、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策動作用。本書的特色在于概念和理論的創(chuàng)新及其應用實效性的探索,對我國城市建設中如何界定城市設計及其與現(xiàn)行城市規(guī)劃建筑體系的適應關系;如何建構具有適應性的城市設計理論體系和運作機制;如何規(guī)范城市設計的操作,挖掘城市設計對城市發(fā)展的策動作用,從而提高城市設計的實效性以及調整城市發(fā)展建設策略,都具有現(xiàn)實的啟發(fā)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暫缺《適應性城市設計:一種實效的城市設計理論及應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城市設計的困境與出路
1.1 國外現(xiàn)代城市設計走向特征及其局限性
1.1.1 功能主義走向及其局限性
1.1.2 人文主義走向及其局限性
1.1.3 系統(tǒng)主義走向及其局限性
1.1.4 形態(tài)主義走向及其局限性
1.1.5 實用主義走向及其局限性
1.2 國內現(xiàn)代城市設計的發(fā)展及其存在的問題
1.2.1 觀念引介的階段
1.2.2 理論研究的階段
1.2.3 實踐和總結的階段
1.2.4 存在的問題
1.3 課題的提出及其目的與意義
1.3.1 課題的提出
1.3.2 目的和意義
1.3.3 特點
1.4 研究的內容、方法與研究框架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適應性城市設計的概念辨析與建構
2.1 現(xiàn)代城市設計的概念延異及其角色職能反思
2.1.1 現(xiàn)代城市設計的概念延異
2.1.2 現(xiàn)代城市設計的角色和職能反思
2.2 適應性城市設計概念的建立
2.2.1 適應觀的引入
2.2.2 適應觀的思想基礎
2.2.3 城市設計適應觀的方法基礎
2.2.4 適應性城市設計的概念
2.3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guī)劃的適應關系
2.3.1 城市設計和城市規(guī)劃的歷史聯(lián)系
2.3.2 城市設計的恢復和發(fā)展
2.3.3 城市設計和城市規(guī)劃的分離
2.3.4 規(guī)劃實踐中的城市設計
2.3.5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guī)劃的適應關系
2.4 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適應關系
2.4.1 “聯(lián)結”的觀點
2.4.2 “線索”的觀點
2.4.3 工作內涵的差異
2.4.4 操作程序的承接
2.4.5 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形態(tài)控制差異
2.5 適應性城市設計與城市規(guī)劃及建筑設計的辯證適應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適應性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的基礎研究
3.1 傳統(tǒng)城市建設中的適應性因素
3.1.1 西方歷史經驗中的適應性因素
3.1.2 中國歷史經驗中的適應性因素
3.1.3 中西方歷史經驗總結
3.2 西方現(xiàn)代城市設計理論中的適應性因素
3.2.1 對城市多樣性的再認識
3.2.2 對小規(guī)模的重視
3.2.3 對人的城市角色和公眾參與作用的認識
3.2.4 對城市深層文化結構的認識
3.2.5 類型學和形態(tài)學
3.2.6 城市片段性和文脈考慮
3.2.7 對城市整體性、連續(xù)性研究
3.2.8 對設計過程性的適應性控制嘗試
3.2.9 現(xiàn)代城市設計理論中的適應性要素小結
……
第四章 適應性城市設計的理論特征研究
第五章 適應性城市設計的基本適應要素研究
第六章 適應性城市設計的編制技術研究
第七章 適應性城市設計的分析評價體系研究
第八章 適應性城市設計的管理實施系統(tǒng)研究
第九章 適應性城市設計與城市開發(fā)的互動研究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