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0年寫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是蕭紅后期代表作,通過追憶家鄉(xiāng)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于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當然,最值得重視的是這部作品的獨特的藝術個性。茅盾對此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堪稱精當——“但是我卻覺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傳,所以更好,更有意義?!岸椅覀儾灰部梢哉f: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它于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tài),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