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破碎的民主:試論治理的革命

破碎的民主:試論治理的革命

破碎的民主:試論治理的革命

定 價:¥20.00

作 者: (法)皮埃爾·卡藍默(Pierre Calame)著;高凌瀚譯
出版社: 三聯(lián)書店
叢編項: 法國思想家新論
標 簽: 中國治政

ISBN: 9787108021816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 209 字數:  

內容簡介

  片斷:引言進人21世紀不僅意味著進人了一個新的千年,而且也是時代的變遷。技術和經濟發(fā)展的加速,各社會之間、人類及其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變化猛烈,沖擊著思想體系和在歷史中形成的各種機制,而這些機制無論如何曾發(fā)揮過必要的管理調節(jié)功能。這一轉折導致的是科學技術革新和商品關系無限制、無導向的發(fā)展。我們傳統(tǒng)的精神、道德和政治的標識已遭侵蝕,傳統(tǒng)的團結互助已經削弱,然而在全球范圍內,尚未找到可以替代的其他原則和機制。在這種情況下,21世紀的首要問題既不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至少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發(fā)展,也不是商品關系擴張的繼續(xù)。首要問題是建立一個共同的倫理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全世界各國人民可以管理他們的相互依存關系,制定、展開和落實新的規(guī)則,為我們必須共同居住的地球村提供一個靈魂,一種意義,一些規(guī)則,一種公平和一種前途。根據民主的原則,每個人在地方管理中都有發(fā)言權,并參與對共同的未來建設的決定。這個民主原則在最近幾十年中經歷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命運。從表面上看,公民自由選舉其代表,由以他們的名義代表負責管理社會的這種代議制民主模式,已經勝過所有與其對立的制度,而占據了最重要的地位。如果說在事實上不完全如此,至少在理論上是這種情況。但是,政治權力的行使就其規(guī)模和運轉方式而言,已經不允許普通的公民對于國家的事務——已經變成了世界性的事務——真正發(fā)揮影響了。幾千個佛羅里達的選民通過只有少數公民參加的、遭到非議的選舉,竟然可以逐步決定中東的戰(zhàn)與和問題這樣一個事實,與民主理想相去萬里。今天,引導我們未來的一切,特別是科學和技術的重大抉擇,已經脫離了公眾的討論,甚至政治舞臺、政治辯論、民選代表對于定期委托他們管理權力的行使,已經與社會的技術和文化狀況不相符合。大型跨國經濟金融實體脫離了控制和監(jiān)督,擔負政治責任的候選人在電視辯論中表現出的分歧暴露在日益覺醒的公眾面前,已經無法掩蓋他們的短視和行動的局限性,其結果是——如同一些相當一致的調查所表明的,面對民眾,民選政治家的可信性和威望喪失殆盡。在許多老牌的民主國家里,棄權選民的增加也是勢在必然。民主高奏凱歌,但這是破碎的民主。兩個世紀以來,國家和民族的空間無論好壞,都是公眾、政治和社會規(guī)范的主要框架。公共服務的發(fā)展,日益擴大的再分配制度和福利國家的建立,宏觀經濟調節(jié)的改進,賦稅和貨幣政策的細化,至少在西歐達到調控體系的頂峰,這些體系形成于17世紀,是觀念發(fā)展和社會斗爭的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民族主義成為爭取獨立斗爭的中心口號,而國家在60年代成為發(fā)展方面最好的倡導者,并提供了主要的保障和最可靠的動力。但是頂峰之后是同樣迅速的跌落。國家的范疇和民族的政策已經不適合世界性相互依存關系的規(guī)模了。國家過于專斷獨行,過于官僚主義,對現實和社會動力幾乎封閉,有時照搬以別的模式運行的社會,”一經常腐朽不堪,既太大,又太小,在得到各式各樣的稱譽后,被看做是一切罪惡的淵救。改革的嘗試無論多么微弱和表面,都以失敗告終①,這說明公共機構無力更新,除了分崩離析,沒有別的前途,沒有別的出路。計劃經濟的歷史性破產更使其雪上加霜。這個局面為所謂新自由主義革命的成長和發(fā)展準備了肥沃的土壤。國家遭到了兩種運動的破壞。一方面是公共職能的重新分配,職能轉向更小的機構一一這就是極為廣泛的權力下放運動;或是轉給更大的機構——更為有限的國家的整合運動或是不斷增加的國際公約。另一方面是公共范疇與國家的目標和職能縮小的矛盾,及其與公有部門私有化的矛盾。公共行動的掌握者幾乎到處都處于守勢,更多著眼于抵抗,而不是革新。然而這確實是世界化、全球范圍內各種形式的相互依存、發(fā)展的不可逆轉的潮流,這在ZI世紀成為最具有決定意義的結構性因素,是對我們所知的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國家作用的最致命的挑戰(zhàn)。戰(zhàn)爭的災難促使1945年以后建立了調節(jié)“國際社會”的新體系,其中包括聯(lián)合國及其眾多的專門機構,所謂的布雷頓森林機構(BrettonWood),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后來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多邊貿易協(xié)定——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

作者簡介

  皮埃爾·卡藍默(PierreCalame)生于1944年,法國路橋綜合工程學院畢業(yè)人文主義思想家世界治理問題專家。他曾多年從事法國高級行政管理工作,擔任過齊諾爾鋼鐵集團秘書長。自1986年起擔任歐洲CL梅耶人類進步基金會(FPH)主席也是“協(xié)力盡責多元的世界聯(lián)盟”運動的發(fā)起人之一。出版書籍有《人類的地方區(qū)域》、《可能的使命入《心系國家改革》.《有效、合理與民主的世界治理》.《重新思考我們社會的管理》、《破碎的民主》。

圖書目錄

    正在逝去的和尚未到來的
    — —《破碎的民主》中文本序/黃萬盛
   
   引言
   
   第一部 分當前治理的落后和更新的開端
   
   第一章 落后治理的改革舉步維艱
    科學技術和經濟革命使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未能建立適當的公共規(guī)范,世界化受制于市場
    危機中的民王
    公共行動的結構和思想框架的不適應
    因冷戰(zhàn)而長期停滯的改革展望和戰(zhàn)略幾近無效
    原因是思考和引導不利
   
   第二章 治理革命的前提和開端
    思想大轉變的前提
    回到源泉,追問想當然
    打破傳統(tǒng)的二元對立
    將思想模式和組織制度從一個領域置換到另
    一個領域,從一個層次置換到另一個層次
    注重變遷、差距和修補
    一場治理革命的開端
    黨派式的政治承擔轉化為社會和
    公民承擔的其他形式
    公民社會與國家之間合作新模式的出現
    經濟和社會福利關系的重新界定
    國家觀變得更為實際
    人們看到一種非機構化和要求法制多樣化的運動
    重新發(fā)現地方區(qū)域的作用
    歐洲的治理促進了責任分擔的品質
    百對不完善的國際公共規(guī)則,公民社會主動創(chuàng)意
   
   第二部分 21世紀治理的共同原則
   
   第一章共同體的建制,治理的倫理基礎,社會契約
    治理的倫理基礎、責任原則和《人類責任憲章》
    治理的憲政基礎
    共同體的建立和公民性的實行
    治理從合法到合理
    滿足共同體的需要
    依靠共同的被認可的價值和原則
    做到公
    由值得信任的負責任的治理者有效實施
    遵守最小約束原則
    治理和合作伙伴關系的契約基礎
   
   第二章治理各層次之間的關系:主動輔助性
    “地方”和“全球”的新型關系
    主動輔助性概念的產生:《加拉加斯宣言》
    主動輔助性在企業(yè)的應用:
    管理復雜體系的共同原則
    主動輔助性原則的推廣
    主動輔助性:與治理傳統(tǒng)考慮背道而馳的原則
    各社會面臨共同的挑戰(zhàn),但有各自的解決辦法
    主動輔助性導致對公務員責任的重新界定
    主動輔助性是連接其他治理轉變的交合點
    主動輔助性是一種藝術
    主動輔助性勾畫出治理的周期
   
   第三章公共行動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是治理的一種形式,服從同樣的原則和目標
    我們的社會演變從根本上改變了
    公共行動與市場關系的基礎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私區(qū)分已不貼切
    公共行動與市場的關系取決于財富與服務的性質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