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圖表
委員名單
工作人員名單
前言
1 “我們劫持了幾架飛機”
1.1 登上4架航班
1.2 倉促進行的國土防御
1.3 全國范圍內的危要管理
2 新型恐怖主義的基礎
2.1 宣戰(zhàn)
2.2 術·拉登在伊斯蘭世界的魅力
2.3 本·拉登和“基地”的興起(1988-1992)
2.4 成立組織,向美國宣戰(zhàn)(1992-1996)
2.5 “基地”在阿富汗的重新勃興(1996-1998)
3 反恐工作的演變與發(fā)展
3.1 從傳統(tǒng)恐怖主義到新型恐怖主義——第一起世貿中心爆炸事件
3.2 調整適應與固步自封——執(zhí)法系統(tǒng)
3.3 聯邦航空管理局
3.4 情報系統(tǒng)
3.5 國務院和國防部
3.6 白宮
3.7 國會
4 應對“基地”初期的襲擊
4.1 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炸彈事件之前
4.2 轉折點:1998年8月
4.3 外交斡旋
4.4 秘密行動
4.5 尋求新方案
5 “基地”將矛頭指向美國本土
5.1 恐怖分子的幾員干將
5.2 “飛機行動”
5.3 漢堡幫
5.4 資金調查
6 威脅不斷
6.1 千年危機
6.2 危機之后的反思:2000年工作計劃
6.3 美國軍艦“科爾”號襲擊事件
6.4 政策變化和延續(xù)
6.5 新行政班子的方針
7 襲擊迫在眉睫
……
8 “局勢危急,警報大作”
9 英勇和恐怖
10 戰(zhàn)爭時刻
11 先見之明與后見之明
12 做什么?——一套全球戰(zhàn)略
13 如何行動?——重組政府
附錄A:常用縮寫
附錄B:人名表
中譯本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