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情動于中”的產物。照我的看法,“溫柔敦厚”都是指詩人流注于詩中的感情來說的。詩人將其溫柔敦厚的感情,發(fā)而為溫柔敦厚的語言及語言的韻律,這便形成詩的溫柔敦厚的性格。要由此作更進一步的具體把握,關鍵還在一個“溫”字。不太冷,也不太熱,這便是“溫”。當詩人感奮于某種事物以形成創(chuàng)作的沖動時,感情總是很熱烈的,但感情正像火樣燃燒的時候,決做不出像樣的詩來,詩乃在某種事物發(fā)生之后的適當時間中所產生的。所渭“適當時間”,是指不能距離得太近,太近則因熱度的燃燒而做不出詩來;也不能距離得太遠,太遠則因完全冷卻而失掉做詩的動力。當然,這里是暫時不把創(chuàng)作前的想像力的因素加到里面去。不遠不近的適當時間距離的感情,是不太熱不太冷的溫的感情,這正是創(chuàng)作詩的基盤感情。因為此時可把太熱的感情,加以意識地或不意識地反省,在反省中把握住自己的感情,條理著自己的感情。詩便是在感情的把握、條理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