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這個詞匯宣告了一種新娛樂形式的誕生。從表面看,它似乎已經成了青少年最喜愛的娛樂項目了。據最新的統(tǒng)計結果,目前全國約有2300萬網游少年,其中有260萬網游沉溺少年,這些人成了網絡游戲的主體。但是網絡產業(yè)卻一直廣受詬病,憑借高科技的光環(huán)貪婪地攫取著巨額利潤,而全然不顧受眾的心理承載度,所引發(fā)的社會悲劇時有發(fā)生。有的孩子因長時間玩網絡游戲猝死網吧、有的因為爭奪虛擬財產而殺人。青少年網絡沉溺研究者張春良在他的著作《網絡游戲憂思錄》一書中,列舉了20多個典型案例,個個觸目驚心。《網絡游戲憂思錄》是國內第一本提出網絡游戲產業(yè)社會責任的論著,它剛一問世就受到文化產業(yè)部門與網絡界的關注,也引發(fā)許多爭議。張春良把探索游戲產業(yè)與青少年網絡沉溺之間的關系作為他的研究方向,他曾走訪了全國240家網吧,收集了700余例網絡沉溺的案例,接觸了其中六七十位家長,并曾親眼看見一位母親跪倒在兒子腳下,嚎啕大哭著央求兒子回去上課!這件事情觸動了張春良的神經。這也使他深深地意識到,網絡沉溺對人造成的侵害已非常具體。然而直到今天,這些遭受侵害的個人和家庭都沒有得到任何權益的補償。在分析了網絡游戲泛濫的成因和所造成的社會惡果之后,張春良把矛頭直指網游產業(yè),認為它在不斷地制造“電子鴉片”。他將此歸結為管理的失效,為此,他在書中嘗試著提出了一些解決之道。全書滲透著一名青年學者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激情,散發(fā)出一種彌足珍貴的社會責任感。與其說這是一本“憂思錄”,倒不如說這是一本向不良網絡游戲宣戰(zhàn)的宣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