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充分核對甲骨文舊的著錄、利用辭例比較和吸收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進行逐條研究、勘誤。我寫上面這段話時,我的博士生白于藍正在以《V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為題,開始做他的博士論文。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當初由六個人完成的摹釋和一個人專職抄錄的大部頭書,現(xiàn)在只由一個人在攻博期間完成全部的校訂工作并抄錄出來,是很困難的。單就和其它著錄所收的同版甲骨相互校核來說,那時《甲骨文合集》的《材料來源表》仍未公布。我雖然已經蒙臺北史語所的鐘柏生先生惠贈據原拓本重印的《小屯乙編》,而且吉林大學圖書館所藏舊甲骨著錄相當齊全。但要校核與《甲骨文合集》同一版的甲骨,卻要費很大的力氣。白于藍主要只能靠島邦男的《殷墟卜辭綜類》和姚孝遂的《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對勘來找線索。當然還會有很多遺漏,而校改又并不是單靠核對原著錄就能達到目的的,要牽涉很多甲骨學上的基本功。但他很有毅力、很有耐心地盡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其中甘苦,我想他人是難以體會的。我之所以給白于藍定了這樣一個研究題目,一則當然是因為《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屬吉林大學古籍所的集體作品,最好還是由吉大的人來完成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