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中國天主教界掀起的反帝愛國運動,并由此走上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是中國天主教的必然選擇。作者身臨其境,以翔實的史料記述了這一歷史進程。書中引用的天津天主教愛國人士張羽時的長文,曾于1951年9月2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對當時全國天主教界起到了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作者本人也受到震撼。它為以后開展反帝愛國運動作了輿論先導。書中披露的漢口、武昌兩教區(qū)神職人員聯合發(fā)出的對教廷傳信部無理非黨員認其合法選舉主教的質問書,今天讀來,仍有現實教育意義。至于50年代上海天主教界的反帝愛國和獨立自辦運動,作者更加熟悉,他主編的《信鴿》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的反“封圣”斗爭,是中國天主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愛國愛教、走獨立自主自辦道路的又一壯舉。這一事件也進一步暴露了梵蒂岡堅持與社會主義中國為敵的錯誤立場并沒有根本改變。而臺灣地區(qū)的主教團,正是利用“封圣”事件選擇混亂,亂中取利。作者通過這一事件,揭示中梵關系的癥結所在,表明了鮮明的立場觀點。本書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發(fā)揚一貫的嚴肅認真作風,幾易其稿,所復推敲,取材力求準確,立論力求公允,特別是對他熟悉的那部分史實烈軍屬得尤為充分。其老而彌堅的精神值得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