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化學工業(yè)注塑模設計與生產(chǎn)應用

注塑模設計與生產(chǎn)應用

注塑模設計與生產(chǎn)應用

定 價:¥39.00

作 者: 張國強編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模具

ISBN: 9787502566364 出版時間: 2005-03-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4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簡介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塑料的性能與用途、塑料制品的工藝性設計及應用。通過典型實例,重點介紹了注塑模設計,另外,對注射工藝及注塑機的使用,注塑模的安裝、使用維修及成本估算作了一定的介紹,還簡要介紹了其他一些先進的注塑成形方法及技術(shù)在注塑模中的應用。本書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可供從事塑料成形工藝及模具設計、制造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大中專院校的師生使用。 目錄第1章緒論1 1.1塑料的由來1 1.2塑料的定義及組成1 1.3塑料的分類及性能2 131塑料的分類2 132塑料的性能2 133塑性塑料成形加工性能3 1.4塑料成形及其在塑料工業(yè)中的地位4 1.5注塑成形工藝相關概念4 1.6我國塑料模具工業(yè)現(xiàn)狀及發(fā)展方向5 第2章塑料制品的工藝性結(jié)構(gòu)7 2.1塑料的收縮7 2.1.1塑料的收縮率7 2.1.2影響塑料收縮率的主要因素8 2.1.3收縮率的選取原則9 2.2脫模斜度11 2.2.1斜度方向11 2.2.2脫模斜度的表示方法11 2.2.3影響脫模斜度的因素12 2.3成形工藝對塑料制品幾何形狀的要求12 2.3.1壁厚及壁厚均勻性12 2.3.2加強肋15 2.3.3支承面 (含凸臺、 角撐)16 2.3.4圓角和溝槽16 2.3.5孔18 2.3.6螺紋18 2.3.7嵌件19 2.3.8凸凹紋21 2.3.9標志、 符號、 圖案、 文字22 2.3.10掛模槽22 2.4其他工藝設計22 2.4.1流動長度 (流程) 和流動距離比22 2.4.2取向與結(jié)晶23 2.4.3內(nèi)應力24 2.4.4尺寸和形狀穩(wěn)定性24 2.4.5熔合紋25 2.4.6外觀質(zhì)量和表面裝飾25 2.5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26 第3章注塑模結(jié)構(gòu)與注塑成形工藝29 3.1分型面29 3.1.1分型面的形狀和類型29 3.1.2分型面的選取原則29 3.2注塑模具結(jié)構(gòu)及分類31 3.2.1注塑模的基本類型31 3.2.2注塑模結(jié)構(gòu)分類32 3.2.3注塑模的典型結(jié)構(gòu)35 3.3注塑機的組成與分類36 3.3.1注塑機的組成36 3.3.2注塑機的分類與技術(shù)參數(shù)37 3.4注塑模與注塑機的關系40 3.4.1注塑機主要工藝參數(shù)的校核40 3.4.2注塑機有關安裝尺寸的校核41 3.4.3開模行程和頂出裝置校核42 3.4.4注塑模的安裝固定方法43 3.5注塑模型腔布局44 3.5.1型腔數(shù)目的確定44 3.5.2多型腔的排列45 3.6注塑成形工藝過程46 3.6.1完整的注塑成形過程46 3.6.2注塑成形工藝條件的選擇與控制51 第4章澆注系統(tǒng)設計60 4.1澆注系統(tǒng)的特性60 4.1.1澆注系統(tǒng)的作用60 4.1.2澆注系統(tǒng)的組成60 4.2主流道設計61 4.3分流道設計62 4.4澆口的設計63 4.4.1澆口設計的內(nèi)容63 4.4.2注塑模常用澆口形式及適用范圍64 4.4.3澆口類型和開設位置的選擇原則72 4.4.4澆注系統(tǒng)截面尺寸定量計算簡易方法77 4.5冷料穴79 4.6型腔模具的澆注系統(tǒng)流動平衡80 第5章排氣及引氣系統(tǒng)82 5.1排氣系統(tǒng)82 5.1.1排氣系統(tǒng)的作用及氣體的來源82 5.1.2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要點83 5.1.3設計實例83 5.2引氣系統(tǒng)84 第6章側(cè)向分型與軸芯機構(gòu)85 6.1基本功能及動力來源85 6.2抽拔力和抽芯距85 6.2.1抽拔力85 6.2.2抽芯距86 6.3斜導柱側(cè)向分型與抽芯機構(gòu)86 6.3.1斜導柱抽芯機構(gòu)86 6.3.2完成抽芯所需斜導柱的長度和開模距86 6.4壓緊楔塊設計88 6.4.1結(jié)構(gòu)形式88 6.4.2楔角的選取88 6.5其他設計問題89 6.5.1滑塊與側(cè)型芯的連接89 6.5.2滑塊導滑方法89 6.5.3滑塊定位89 6.5.4滑塊的尺寸比例91 6.5.5斜導柱機構(gòu)的幾種工作形式91 6.6斜滑塊側(cè)向分型與抽芯機構(gòu)94 6.6.1工作形式94 6.6.2滑塊拼合形式與配合間隙94 6.6.3模套的安裝要求95 6.6.4斜滑塊頂出行程和斜度95 6.6.5保證塑件留在動模一側(cè)95 6.7推出抽芯機構(gòu)96 6.7.1斜推桿推出抽芯96 6.7.2推桿平移式抽芯97 6.8彎銷抽芯機構(gòu)97 6.8.1彎銷的固定方式97 6.8.2彎銷抽芯的幾種常用結(jié)構(gòu)97 6.9斜滑槽抽芯機構(gòu)98 6.10齒輪齒條抽芯機構(gòu)99 6.11液壓或氣動側(cè)抽芯機構(gòu)100 6.12其他抽芯機構(gòu)100 6.13抽芯力的確定100 6.14對抽芯機構(gòu)有關零件的要求101 第7章推出脫模機構(gòu)102 7.1對脫模機構(gòu)的要求及其分類102 7.2簡單推出機構(gòu)103 7.2.1推桿脫模機構(gòu)103 7.2.2推管脫模機構(gòu)107 7.2.3推塊脫模機構(gòu)109 7.2.4推件板脫模機構(gòu)109 7.2.5利用成形零件推出脫模機構(gòu)111 7.2.6多元件聯(lián)合推出脫模機構(gòu)111 7.2.7氣動推出脫模機構(gòu)113 7.3二級脫模機構(gòu)113 7.3.1擺塊拉板式二級脫模機構(gòu)114 7.3.2擺桿銷釘式二級脫模機構(gòu)114 7.3.3“八”字擺桿式二級脫模機構(gòu)114 7.3.4推桿鉸鏈式二級脫模機構(gòu)115 7.4定模脫模和雙脫模機構(gòu)115 7.4.1定模脫模機構(gòu)115 7.4.2雙脫模機構(gòu)116 7.5順序脫模機構(gòu)117 7.6澆注系統(tǒng)凝料脫出機構(gòu)118 7.6.1單分型面模具澆注系統(tǒng)凝料的脫出118 7.6.2雙分型面模具澆注系統(tǒng)凝料的脫出119 7.7脫模阻力計算121 7.8螺紋塑料件脫模機構(gòu)設計122 7.8.1螺紋塑料件脫模對塑料件的要求122 7.8.2螺紋塑料件的脫模方式122 第8章注塑模成形零部件結(jié)構(gòu)與設計126 8.1注塑模成形零部件結(jié)構(gòu)126 8.1.1型腔的結(jié)構(gòu)設計126 8.1.2型芯和成形桿的設計128 8.1.3螺紋成形零件129 8.2注塑模成形零件工作尺寸計算131 8.2.1工作尺寸的分類和規(guī)定131 8.2.2影響制品尺寸誤差的因素及其控制132 8.2.3成形零件工作尺寸的計算方法135 8.2.4成形零件的力學計算146 第9章注塑模導向定位機構(gòu)及其他部件設計148 9.1注塑模導向機構(gòu)設計148 9.1.1導柱、導套導向機構(gòu)148 9.1.2錐面對合導向機構(gòu)153 9.2定位圈設計155 9.3其他結(jié)構(gòu)零部件設計156 9.4常用模具材料158 9.4.1對鋼材的要求158 9.4.2適用于塑料模具的鋼材158 9.4.3鋼材的合理選用159 9.5注塑模標準化及模架選用160 9.5.1模具標準化的重要性及現(xiàn)狀160 9.5.2模架的設計161 9.5.3標準塑模模架161 第10章溫度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166 10.1注塑模的加熱166 10.1.1注塑模的加熱方法166 10.1.2加熱功率的計算167 10.2注塑模的冷卻168 10.2.1冷卻系統(tǒng)的計算168 10.2.2冷卻水道設計要點170 10.2.3冷卻方法和冷卻系統(tǒng)回路171 10.2.4冷卻系統(tǒng)連接件、密封圈及密封形式175 10.2.5注塑模冷卻系統(tǒng)設計實例176 第11章注塑模成形新技術(shù)177 11.1熱塑性塑料的無流道注塑模177 11.1.1無流道注塑模的優(yōu)點177 11.1.2無流道注塑模的主要類型178 11.2熱固性塑料注塑模184 11.2.1熱固性塑料注塑成形特點184 11.2.2熱固性塑料注塑模設計要點187 11.3溫流道注塑模192 11.4反應注射成形193 11.4.1反應注射成形過程及其特點193 11.4.2反應注射成形設備194 11.4.3模具設計的工藝要求與設計要點194 11.5共注射成形196 11.5.1雙色注射法196 11.5.2雙層注射法196 11.6氣體輔助注射成形197 11.6.1氣體輔助注射成形過程197 11.6.2氣體輔助注射成形工藝分類198 11.6.3氣體輔助注射成形設備200 11.6.4氣體輔助注射成形技術(shù)的特點200 11.7CAD/CAM/CAE技術(shù)在注塑模中的應用201 11.7.1采用CAD/CAM/CAE技術(shù)的必要性201 11.7.2CAD/CAM/CAE技術(shù)的概念202 11.7.3計算機技術(shù)在注塑模中的應用領域203 11.7.4CAD的發(fā)展概況204 11.7.5CAE的發(fā)展概況204 11.7.6注塑模CAD/CAM/CAE技術(shù)的應用現(xiàn)狀205 第12章注塑機操作及注射成形工藝常見質(zhì)量問題207 12.1注塑機的操作207 12.1.1注塑機的動作程序207 12.1.2注塑工藝條件的控制209 12.1.3注塑機操作注意事項211 12.1.4注塑制品產(chǎn)生缺陷的原因及處理方法211 12.2常見質(zhì)量問題及解決方法212 第13章注塑模設計步驟及試模和維修技術(shù)218 13.1注塑模設計步驟218 1311接受任務書218 1312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218 1313確定成形方法219 1314選擇成形設備219 1315具體結(jié)構(gòu)方案219 1316繪制模具圖219 13.2裝模與試模222 13.2.1注塑機工作狀態(tài)檢查222 13.2.2模具安裝222 13.2.3注塑模試注射226 13.3模具的修整230 13.3.1留模量的修整230 13.3.2模具結(jié)構(gòu)設計及尺寸不合理的修整230 13.3.3制造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修整231 13.3.4配套部分不完善的修整232 13.4總體評價232 13.4.1模具合格的條件232 13.4.2模具不合格的條件233 13.5模具驗收233 13.5.1質(zhì)量控制檢查點233 13.5.2工序質(zhì)量檢查233 13.5.3制品檢驗234 13.5.4模具檢驗235 13.6模具使用、管理與維修237 13.6.1模具使用237 13.6.2模具管理240 13.6.3模具維修241 第14章注塑模設計實例246 14.1一般注塑模具246 14.2注塑模典型結(jié)構(gòu)258 第15章模具成本的估算方法267 15.1價格影響因素267 15.2簡易估算法268 15.2.1經(jīng)驗估算法268 15.2.2材料價格系數(shù)法269 15.2.3類比法269 15.3詳細計算法269 15.3.1模具價格構(gòu)成269 15.3.2模具價格計算方法270 15.3.3模具價格計算公式270 附錄277 附錄A 注塑模常用術(shù)語中英文對照277 附錄B常用塑料中英文名詞對照281 附錄C注塑模零件常用材料及熱處理283 附錄D各種塑料的注射成形工藝參數(shù)285 附錄E部分國產(chǎn)SZ系列注塑機的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287 參考文獻290

作者簡介

暫缺《注塑模設計與生產(chǎn)應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塑料的由來1
1.2塑料的定義及組成1
1.3塑料的分類及性能2
131塑料的分類2
132塑料的性能2
133塑性塑料成形加工性能3
1.4塑料成形及其在塑料工業(yè)中的地位4
1.5注塑成形工藝相關概念4
1.6我國塑料模具工業(yè)現(xiàn)狀及發(fā)展方向5
第2章塑料制品的工藝性結(jié)構(gòu)7
2.1塑料的收縮7
2.1.1塑料的收縮率7
2.1.2影響塑料收縮率的主要因素8
2.1.3收縮率的選取原則9
2.2脫模斜度11
2.2.1斜度方向11
2.2.2脫模斜度的表示方法11
2.2.3影響脫模斜度的因素12
2.3成形工藝對塑料制品幾何形狀的要求12
2.3.1壁厚及壁厚均勻性12
2.3.2加強肋15
2.3.3支承面(含凸臺.角撐)16
2.3.4圓角和溝槽16
2.3.5孔18
2.3.6螺紋18
2.3.7嵌件19
2.3.8凸凹紋21
2.3.9標志.符號.圖案.文字22
2.3.10掛模槽22
2.4其他工藝設計22
2.4.1流動長度(流程)和流動距離比22
2.4.2取向與結(jié)晶23
2.4.3內(nèi)應力24
2.4.4尺寸和形狀穩(wěn)定性24
2.4.5熔合紋25
2.4.6外觀質(zhì)量和表面裝飾25
2.5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26
第3章注塑模結(jié)構(gòu)與注塑成形工藝29
3.1分型面29
3.1.1分型面的形狀和類型29
3.1.2分型面的選取原則29
3.2注塑模具結(jié)構(gòu)及分類31
3.2.1注塑模的基本類型31
3.2.2注塑模結(jié)構(gòu)分類32
3.2.3注塑模的典型結(jié)構(gòu)35
3.3注塑機的組成與分類36
3.3.1注塑機的組成36
3.3.2注塑機的分類與技術(shù)參數(shù)37
3.4注塑模與注塑機的關系40
3.4.1注塑機主要工藝參數(shù)的校核40
3.4.2注塑機有關安裝尺寸的校核41
3.4.3開模行程和頂出裝置校核42
3.4.4注塑模的安裝固定方法43
3.5注塑模型腔布局44
3.5.1型腔數(shù)目的確定44
3.5.2多型腔的排列45
3.6注塑成形工藝過程46
3.6.1完整的注塑成形過程46
3.6.2注塑成形工藝條件的選擇與控制51
第4章澆注系統(tǒng)設計60
4.1澆注系統(tǒng)的特性60
4.1.1澆注系統(tǒng)的作用60
4.1.2澆注系統(tǒng)的組成60
4.2主流道設計61
4.3分流道設計62
4.4澆口的設計63
4.4.1澆口設計的內(nèi)容63
4.4.2注塑模常用澆口形式及適用范圍64
4.4.3澆口類型和開設位置的選擇原則72
4.4.4澆注系統(tǒng)截面尺寸定量計算簡易方法77
4.5冷料穴79
4.6型腔模具的澆注系統(tǒng)流動平衡80
第5章排氣及引氣系統(tǒng)82
5.1排氣系統(tǒng)82
5.1.1排氣系統(tǒng)的作用及氣體的來源82
5.1.2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要點83
5.1.3設計實例83
5.2引氣系統(tǒng)84
第6章側(cè)向分型與軸芯機構(gòu)85
6.1基本功能及動力來源85
6.2抽拔力和抽芯距85
6.2.1抽拔力85
6.2.2抽芯距86
6.3斜導柱側(cè)向分型與抽芯機構(gòu)86
6.3.1斜導柱抽芯機構(gòu)86
6.3.2完成抽芯所需斜導柱的長度和開模距86
6.4壓緊楔塊設計88
6.4.1結(jié)構(gòu)形式88
6.4.2楔角的選取88
6.5其他設計問題89
6.5.1滑塊與側(cè)型芯的連接89
6.5.2滑塊導滑方法89
6.5.3滑塊定位89
6.5.4滑塊的尺寸比例91
6.5.5斜導柱機構(gòu)的幾種工作形式91
6.6斜滑塊側(cè)向分型與抽芯機構(gòu)94
6.6.1工作形式94
6.6.2滑塊拼合形式與配合間隙94
6.6.3模套的安裝要求95
6.6.4斜滑塊頂出行程和斜度95
6.6.5保證塑件留在動模一側(cè)95
6.7推出抽芯機構(gòu)96
6.7.1斜推桿推出抽芯96
6.7.2推桿平移式抽芯97
6.8彎銷抽芯機構(gòu)97
6.8.1彎銷的固定方式97
6.8.2彎銷抽芯的幾種常用結(jié)構(gòu)97
6.9斜滑槽抽芯機構(gòu)98
6.10齒輪齒條抽芯機構(gòu)99
6.11液壓或氣動側(cè)抽芯機構(gòu)100
6.12其他抽芯機構(gòu)100
6.13抽芯力的確定100
6.14對抽芯機構(gòu)有關零件的要求101
第7章推出脫模機構(gòu)102
7.1對脫模機構(gòu)的要求及其分類102
7.2簡單推出機構(gòu)103
7.2.1推桿脫模機構(gòu)103
7.2.2推管脫模機構(gòu)107
7.2.3推塊脫模機構(gòu)109
7.2.4推件板脫模機構(gòu)109
7.2.5利用成形零件推出脫模機構(gòu)111
7.2.6多元件聯(lián)合推出脫模機構(gòu)111
7.2.7氣動推出脫模機構(gòu)113
7.3二級脫模機構(gòu)113
7.3.1擺塊拉板式二級脫模機構(gòu)114
7.3.2擺桿銷釘式二級脫模機構(gòu)114
7.3.3“八”字擺桿式二級脫模機構(gòu)114
7.3.4推桿鉸鏈式二級脫模機構(gòu)115
7.4定模脫模和雙脫模機構(gòu)115
7.4.1定模脫模機構(gòu)115
7.4.2雙脫模機構(gòu)116
7.5順序脫模機構(gòu)117
7.6澆注系統(tǒng)凝料脫出機構(gòu)118
7.6.1單分型面模具澆注系統(tǒng)凝料的脫出118
7.6.2雙分型面模具澆注系統(tǒng)凝料的脫出119
7.7脫模阻力計算121
7.8螺紋塑料件脫模機構(gòu)設計122
7.8.1螺紋塑料件脫模對塑料件的要求122
7.8.2螺紋塑料件的脫模方式122
第8章注塑模成形零部件結(jié)構(gòu)與設計126
8.1注塑模成形零部件結(jié)構(gòu)126
8.1.1型腔的結(jié)構(gòu)設計126
8.1.2型芯和成形桿的設計128
8.1.3螺紋成形零件129
8.2注塑模成形零件工作尺寸計算131
8.2.1工作尺寸的分類和規(guī)定131
8.2.2影響制品尺寸誤差的因素及其控制132
8.2.3成形零件工作尺寸的計算方法135
8.2.4成形零件的力學計算146
第9章注塑模導向定位機構(gòu)及其他部件設計148
9.1注塑模導向機構(gòu)設計148
9.1.1導柱.導套導向機構(gòu)148
9.1.2錐面對合導向機構(gòu)153
9.2定位圈設計155
9.3其他結(jié)構(gòu)零部件設計156
9.4常用模具材料158
9.4.1對鋼材的要求158
9.4.2適用于塑料模具的鋼材158
9.4.3鋼材的合理選用159
9.5注塑模標準化及模架選用160
9.5.1模具標準化的重要性及現(xiàn)狀160
9.5.2模架的設計161
9.5.3標準塑模模架161
第10章溫度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166
10.1注塑模的加熱166
10.1.1注塑模的加熱方法166
10.1.2加熱功率的計算167
10.2注塑模的冷卻168
10.2.1冷卻系統(tǒng)的計算168
10.2.2冷卻水道設計要點170
10.2.3冷卻方法和冷卻系統(tǒng)回路171
10.2.4冷卻系統(tǒng)連接件.密封圈及密封形式175
10.2.5注塑模冷卻系統(tǒng)設計實例176
第11章注塑模成形新技術(shù)177
11.1熱塑性塑料的無流道注塑模177
11.1.1無流道注塑模的優(yōu)點177
11.1.2無流道注塑模的主要類型178
11.2熱固性塑料注塑模184
11.2.1熱固性塑料注塑成形特點184
11.2.2熱固性塑料注塑模設計要點187
11.3溫流道注塑模192
11.4反應注射成形193
11.4.1反應注射成形過程及其特點193
11.4.2反應注射成形設備194
11.4.3模具設計的工藝要求與設計要點194
11.5共注射成形196
11.5.1雙色注射法196
11.5.2雙層注射法196
11.6氣體輔助注射成形197
11.6.1氣體輔助注射成形過程197
11.6.2氣體輔助注射成形工藝分類198
11.6.3氣體輔助注射成形設備200
11.6.4氣體輔助注射成形技術(shù)的特點200
11.7CAD/CAM/CAE技術(shù)在注塑模中的應用201
11.7.1采用CAD/CAM/CAE技術(shù)的必要性201
11.7.2CAD/CAM/CAE技術(shù)的概念202
11.7.3計算機技術(shù)在注塑模中的應用領域203
11.7.4CAD的發(fā)展概況204
11.7.5CAE的發(fā)展概況204
11.7.6注塑模CAD/CAM/CAE技術(shù)的應用現(xiàn)狀205
第12章注塑機操作及注射成形工藝常見質(zhì)量問題207
12.1注塑機的操作207
12.1.1注塑機的動作程序207
12.1.2注塑工藝條件的控制209
12.1.3注塑機操作注意事項211
12.1.4注塑制品產(chǎn)生缺陷的原因及處理方法211
12.2常見質(zhì)量問題及解決方法212
第13章注塑模設計步驟及試模和維修技術(shù)218
13.1注塑模設計步驟218
1311接受任務書218
1312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218
1313確定成形方法219
1314選擇成形設備219
1315具體結(jié)構(gòu)方案219
1316繪制模具圖219
13.2裝模與試模222
13.2.1注塑機工作狀態(tài)檢查222
13.2.2模具安裝222
13.2.3注塑模試注射226
13.3模具的修整230
13.3.1留模量的修整230
13.3.2模具結(jié)構(gòu)設計及尺寸不合理的修整230
13.3.3制造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修整231
13.3.4配套部分不完善的修整232
13.4總體評價232
13.4.1模具合格的條件232
13.4.2模具不合格的條件233
13.5模具驗收233
13.5.1質(zhì)量控制檢查點233
13.5.2工序質(zhì)量檢查233
13.5.3制品檢驗234
13.5.4模具檢驗235
13.6模具使用.管理與維修237
13.6.1模具使用237
13.6.2模具管理240
13.6.3模具維修241
第14章注塑模設計實例246
14.1一般注塑模具246
14.2注塑模典型結(jié)構(gòu)258
第15章模具成本的估算方法267
15.1價格影響因素267
15.2簡易估算法268
15.2.1經(jīng)驗估算法268
15.2.2材料價格系數(shù)法269
15.2.3類比法269
15.3詳細計算法269
15.3.1模具價格構(gòu)成269
15.3.2模具價格計算方法270
15.3.3模具價格計算公式270
附錄277
附錄A注塑模常用術(shù)語中英文對照277
附錄B常用塑料中英文名詞對照281
附錄C注塑模零件常用材料及熱處理283
附錄D各種塑料的注射成形工藝參數(shù)285
附錄E部分國產(chǎn)SZ系列注塑機的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287
參考文獻29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