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文化——再造社會科學

文化——再造社會科學

文化——再造社會科學

定 價:¥14.00

作 者: (英)馬克·J.史密斯(Mark J.Smith)著;張美川譯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西方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讀本
標 簽: 中國治政

ISBN: 9787206045936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 190頁 字數:  

內容簡介

  文化,一方面幾乎吸引了現(xiàn)代社會科學所有領域的目光,好像已經成了大多數舞臺一成不變的布景。而另一方面,在文化轉向論者那里,對于文化的再認知成為一個全新的旅程,似乎我們壓根就不懂得文化。確實,在當代的語境下,恐怕沒有什么社會科學概念比“文化”更流行、更多變、也更令人費解的了。如果單憑這本名曰《文化》100余頁書的表達,我們對于文化的困惑便倏然而解,恐怕是困難的,雖然受限于篇幅,作者無法展開宏大的對于文化的解析,但他對于各種復雜繁復素材的駕馭和總括,對于觀點的清晰論證,仍然使我們對于其學識功底嘆服不已,作者的后學科方案是否能很好地解釋文化轉型或作者所說的“文化回潮”,暫且不論。他有效地使用???、阿爾都賽等人的理論符號,對于正統(tǒng)的文化概念進行了顛覆,并對文化的平民化提出自己的見解,反駁精英對于現(xiàn)代文化大眾世化即是低水平同化的指控。并強調了文化研究和社會科學實踐之間關系的重要性。這些觀點對于我們具有啟示作用的。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作者站在西方學者的討論立場來談文化問題,其認識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時,他的許多觀點具有非常明顯的后現(xiàn)代理論的痕跡,未免失于偏重。而且,作者在論及馬克思主義以及西方學者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延伸研究時,對于相關的問題把握也不夠準確。這些顯然是作者的認識局限性造成的。對于這一點,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堅持理性和批判的態(tài)度,取舍得當。

作者簡介

  馬克·J.史密斯是開放大學的社會科學講師,他的授課和研究涉及社會科學、哲學、生態(tài)學、社會和政治理論、文化政治學、批判理論和社會學。他還是奧斯陸大學社會科學的哲學和方法論的客座教授。他的近作包括:《重新思考國家理論》、《環(huán)境思考》、《質疑社會科學》以及《生態(tài)主義》——該書也作為開放大學出版的“概念叢書”中的一種而出版。相關圖書文化:再造社會科學

圖書目錄

序言:文化與后學科紅驅動
第一章 一個文化譜系學:從正統(tǒng)到分類
判斷與價值
注意!本站點正在建設中:運作中的“自然符號”
文化傳播的問題
對大眾化的恐懼
文化,科學和權威的知識
第二章 文化與日常生活:平常即為非常
文化意義與選擇性傳統(tǒng)
文化與社會學分析
文化分析的焦點再定義
第三章 文化與結構:干預的邏輯
文化與唯物主義:馬克思的遺產
干預的邏輯: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
文化產業(yè)
結構主義與文化
對主體的發(fā)明
邁向文化表征的復雜性
第四章 文化與霸權:邁向表達的邏輯
再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隱蔽過去:霸權和對話
文化走向政治:文化主義議程迎接新葛蘭西主義的方案
文化與政治變遷
邁向作為競爭性空間的文化
第五章 被爭奪的文化空間:認同,話語和身體
通過文本重新思考認同
身體與權力
論事物的重要性
再造作為文化制品的客體:社會科學的新任務
第六章 文化與后學科的社會科學的前景
學科性質與復雜性
將被抹去的學科性質:精神答為一個競爭的空間
學科性質基本完好;犯罪主體的建構
學科性質,學科間性與后學科生:文化分析作為一種催化劑
參考書目
譯者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