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方面幾乎吸引了現(xiàn)代社會科學所有領域的目光,好像已經成了大多數舞臺一成不變的布景。而另一方面,在文化轉向論者那里,對于文化的再認知成為一個全新的旅程,似乎我們壓根就不懂得文化。確實,在當代的語境下,恐怕沒有什么社會科學概念比“文化”更流行、更多變、也更令人費解的了。如果單憑這本名曰《文化》100余頁書的表達,我們對于文化的困惑便倏然而解,恐怕是困難的,雖然受限于篇幅,作者無法展開宏大的對于文化的解析,但他對于各種復雜繁復素材的駕馭和總括,對于觀點的清晰論證,仍然使我們對于其學識功底嘆服不已,作者的后學科方案是否能很好地解釋文化轉型或作者所說的“文化回潮”,暫且不論。他有效地使用???、阿爾都賽等人的理論符號,對于正統(tǒng)的文化概念進行了顛覆,并對文化的平民化提出自己的見解,反駁精英對于現(xiàn)代文化大眾世化即是低水平同化的指控。并強調了文化研究和社會科學實踐之間關系的重要性。這些觀點對于我們具有啟示作用的。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作者站在西方學者的討論立場來談文化問題,其認識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時,他的許多觀點具有非常明顯的后現(xiàn)代理論的痕跡,未免失于偏重。而且,作者在論及馬克思主義以及西方學者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延伸研究時,對于相關的問題把握也不夠準確。這些顯然是作者的認識局限性造成的。對于這一點,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堅持理性和批判的態(tài)度,取舍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