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考古資料為主,結合文獻記載,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四川盆地巴蜀地區(qū)從遠古以漢代以前的文化發(fā)展史,特別是以三星堆文化為代表的巴蜀文明的基本面貌和歷史進程。全書分為十三章,第一章為人類起源階段的“巫山人”和四川舊石器時代文化;第二章是以“大溪文化”“禮州文化”等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第三章為文明起源階段的“寶墩文化”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第四至八章,從古文化、古城、古國、原始宗教、經濟文化等方面,介紹了青銅時代前期獨具特色的“三星堆文化”;第九章為青銅時代中期的“十二橋文化”,第十章為青銅時代后期的“晚期巴蜀文化”;第十一和十二章為青銅時代的巴文化和巴國古史;第十三章為秦漢初期大融合階段的巴蜀文化。作者通過大量新發(fā)現的考古資料,分期敘述了四川盆地各歷史階段的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宗教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狀況,探討了巴蜀文明在起源、形成、發(fā)展、融合階段各典型文化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征,及其與中原等周邊文化的關系,論述了巴蜀文化在中華文明的地位和貢獻,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多源一統的中國古代文明由眾多早期文明融匯而成的歷史趨勢和發(fā)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