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天道與人文

天道與人文

天道與人文

定 價:¥12.00

作 者: 竺可楨著;施愛東編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叢編項: 大家小書
標 簽: 禮品書

ISBN: 9787200058314 出版時間: 2005-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0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shù)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jīng)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jīng)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沒。有些書曾經(jīng)暢銷一時,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xiàn)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shù)性和普及性兼?zhèn)涞男詽M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大家小書”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了,就此擱筆吧。借助竺可楨的科學燭照,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進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神妙境界?!蹡|

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3年畢業(yè)于伊利諾伊大學農(nóng)學院。1918年獲哈佛大學研究院地學系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后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教員、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校長。建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我國第一個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的骨干之一。開創(chuàng)了我國近代地理學、氣象學研究領(lǐng)域。在東南大學創(chuàng)辦了我國最早的地理系。1927年籌建了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并在全國布設(shè)了四十幾個觀測臺站進行地面和高空觀測,開始天氣預報工作。整理出版了中國氣候資料。改革了氣象觀測中的計量標準,開展了我國區(qū)域氣候的研究。建國后為中國科學院的創(chuàng)建作出了重要貢獻。領(lǐng)導并指導了我國自然區(qū)劃綜合考察、國家大地圖集編纂、地學規(guī)劃制定、自然科學史研究等工作。在物候?qū)W研究中有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發(fā)表的《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chǎn)的關(guān)系》論文,闡明了我國優(yōu)厚的氣候資源和開發(fā)利用的正確途徑。1972年增補、修訂了《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一文,基本上解決了國際上100多年的爭論,得到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的高度評價。

圖書目錄

    一、天道與人文
    氣候與文化
    天時對于戰(zhàn)爭之影響一
    中秋月
    牽牛與織女
    北斗九星
    說云
    蘇東坡舶掉風詩之是否合乎事實
    柳條能漏泄春光
    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
    天氣和人生
    氣候和衣、食、住
    氣候與衛(wèi)生
   二、古今氣候變遷考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
    南宋時代我國氣候之揣測
    中國古籍上關(guān)于季風之記載
    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考古時期(約前3000一前1100)的中國氣候
    物候時期(約前1100-1400)的中國氣候
    方志時期(1400-1900)的中國氣候
   三、順應天時
    順天時,救民疾
    中國之節(jié)氣
    中國古代之月令
    月離于畢俾滂沱兮
    談陽歷和陰歷的合理化
    季風之成因
    氣候與其他生物之關(guān)系
    什么是物候?qū)W
    中國古代的物候知識
    我國古代農(nóng)書醫(yī)書中的物候
    物候的南北差異
    物候的古今差異
    以農(nóng)諺預告農(nóng)時
   四、改造自然
    中國古代在氣象學上的成就
    二十八宿與渾天儀
    我國東部雨澤下降之主動力
    論祈雨禁屠與旱災
   紙鳶與高空探測
   氣球航行之歷史
   飛艇航行之歷史
   沙漠的概念與沙的來源
   沙漠的魔鬼
   論南水北調(diào)
   讓海洋更好地為我們服務二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