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山的長篇小說《一代風流》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作為這部巨著的第一卷,《三家巷》問世后更是產生了熱烈的反響。它的出版,填補了我國當代文學反映20年代南方革命斗爭這一空白。小說《三家巷》出版于1959年,但于此15年前還是在延安時期,作者就已經在蘊釀情節(jié)、結構框架了,他力求用藝術的筆觸來描繪“中國革命的來龍去脈”。在《三家巷》這部作品中,歐陽山以20555年代的廣州為背景,通過周、陳、何三個家庭的變化、矛盾和斗爭,親戚朋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真實地、生動地、歷史地展現了各種政治力量的消長,不同階級,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變化,特別是青年人對各自人生道路的選擇。在作品中,省港大罷工、沙基慘案、國民革命軍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州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或不同程度地得以藝術再現,或有所涉獵,因而,實際上作者已經通過他的筆勾畫出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前后中國人民所走過的光榮道路,記錄下這一段歷史時期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無論是當時還是由現在回視都是難能可貴的。以委婉紆徐的風格,通過日常生活的描摹透視歷史風云的變幻,是《三家巷》這部作品一個突出的特色。小小的三家巷,其實就是當時南中國社會生活和階級關系的一個縮影。周家所代表的工人階級,陳家所代表的買辦資產階級,何家所代表的官僚地主階級,正是當時都市社會的三個主要階級。在這三個家庭成員們的日?;顒又校髡呓o了周家小兒子周炳以大量的篇幅,從而也確立了他在整部《一代風流》中的主人公地位。周炳是一個剛剛走上革命、有待于進一步成熟的知識青年,他所走的道路,和當時一般知識青年走向革命道路是相似的。但他出身于工人家庭,盡管身上帶有若干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通病,由于與勞動人民有著更加緊密的血緣關系,又有別于一般的青年知識分子。我們并不因為這個革命者尚不夠成熟而否定他作為“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意義所在。須知,《三家巷》只是《一代風流》全部樂章的一支響亮的序曲,作者理應為主人公周炳在以后各卷中留下思想性格的成熟與發(fā)展的充分余地?!度蚁铩窇撜f是一部民族風格和地域色彩十分濃郁的作品,在敘事手法上,多表現為以人物的行動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jié),又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不斷變化來逐步深化人物。作者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我國古典小說的優(yōu)秀傳統,諸如:人物依次出場,事件交待清楚,故事情節(jié)緊湊,前后脈絡分明、杜絕故布疑陣等,很適合大眾讀者的欣賞口味。一些委婉有致,親切動人的場面,如“除夕賣懶”、“人日郊游”等具有風俗畫的神韻,不能不使人聯想到《紅樓夢》的某些章節(jié);而某些戰(zhàn)斗和起義場面的描寫,其筆酣墨飽、繪聲繪色的程度,又似乎是得益于《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筆法。同時,作者又揉進了現代小說的某些表現方法和表現技巧。比如對“三家巷”布局的描寫就極富象征意味。許多篇章中的寫景狀物,以及區(qū)桃這一作者心目中理想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則蘊含著豐富的革命浪漫主義的畫意與詩情。此外,《三家巷》的成就也是和作者具有的高度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分不開的。這里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作者在《三家巷》中嚴格地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和人物的性格邏輯(而不是概念化的、貼標簽式的)寫出了周、陳、何三家的恩恩怨怨,特別是青年一代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曾被極左路線誣為宣揚階級調和與資產階級人性論的“大毒草”。今天看來,這些不實之辭,只能從反面提請人們重視這部作品的認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