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唯一一本全面描繪阿里巴巴公司狀況的著作——告訴你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的成長歷程;系統闡述全球最大電子商務網站的贏利模式;獨家解密互聯網戰(zhàn)爭中鮮為人知的故事;權威揭示“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的戰(zhàn)略意圖。本書前言《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序言(一)一馬云最終決定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tài)來目睹本書的創(chuàng)作。在他的承諾下,作者鄭作時被允許接觸歷年來所有的公司檔案和資料(不包括那些受商業(yè)契約條款而限制的合同,比如我們始終不知道當年高盛的種子投資到底占了阿里巴巴多少比例的股份),他可以自由采訪阿里巴巴的任何一位員工,他在書中所表達的任何觀點都不受到任何的制約。與傳統中國公司所完全不同的、互聯網公司的“陽光特性”在本次創(chuàng)作中凸現無遺。終于有一天很晚了,鄭作時打電話給我,他顯然正深陷在激蕩的創(chuàng)作熱情中,他說,“看來馬云講的那些話都是真的?!闭f實在的,就在藍獅子財經創(chuàng)意中心委請鄭作時擔綱創(chuàng)作阿里巴巴成長史時,他和我們一樣擔心那些已知數據的準確性,比如阿里巴巴聲稱有600萬的會員,比如馬云宣告2005年每天可以賺100萬元。富有戲劇性的是,本次成長史創(chuàng)作歷時數月,其間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爆出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一起購并案,作者目擊了這個事件的醞釀、角力和發(fā)生。從訪談的一開始馬云就在暗示,即將有一個大事件要發(fā)生,“它的爆炸性超過聯想收購IBM的PC事業(yè)部?!编嵶鲿r將猜測此事當成了創(chuàng)作期間最大的樂趣,他隔兩天就會跟我討論一種可能性,ebay、微軟MSN、巴菲特、亞馬遜、新浪等等,每一種排列組合都讓人對未來的網絡勢力充滿了想象空間。直到8月上旬,也就是收購新聞發(fā)布的十天前,種種跡象漸漸指向雅虎:馬云去美國見楊致遠,中國雅虎的周鴻瑋(衣字邊旁)去職,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誘發(fā)中文搜索引擎領域的全盤重組……對鄭作時,對藍獅子來說,關于阿里巴巴的這次零距離關注,讓我們有機會領略了互聯網世界中的中國智慧。二互聯網對于中國意味著什么,有時候想來,竟會讓人有宿命的感覺。盡管上蒼令中國這頭巨獅沉睡了很久,但它還是憐憫的。它讓這個國家在1949年結束了漫長而殘酷的戰(zhàn)亂,然后舉全民之力開始了一場頗有點軍事色彩的農業(yè)和重化工業(yè)建設,在1978年以后,它又讓國家的成長主題從主義之爭重新回到經濟發(fā)展的軌道上。于是,在10年之后,當互聯網這個幽靈從美國東海岸的實驗室里躥將出來,攪亂整個商業(yè)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時,已經初步完成了體制和觀念轉軌、特別是形成了一定的民間資本力量的中國正好踩在了這個轉型點上。你很難想象,如果中國的經濟改革再遲10年,或互聯網的浪潮提前10年到來,中國的今天和未來將會是一番怎樣的格局。從互聯網的角度來看,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崛起也許真是一場命定的事件。恰如美國戰(zhàn)略家加里•哈梅爾在《競爭未來》一書中所描述的,隨著互聯網世代的到來,放松管制、全球化、私有化以及新技術正在使產業(yè)邊界變得毫無意義,國與國競爭、企業(yè)之間競爭的假設邊界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任何商業(yè)體的生存疆域顯得動蕩而不可測。他像先知一樣地宣稱,“當下正是改寫游戲規(guī)則的千載良機?!蔽覀儗幵赶嘈殴窢柺菍Φ?。在互聯網誕生之前的所有產業(yè)中,后發(fā)的中國公司都已經沒有了“創(chuàng)造未知”的可能性,在每一個制造業(yè)領域,我們都處在產業(yè)的末端,以能源消耗、環(huán)境破壞、勞動力盤剝?yōu)樘卣鞯摹笆澜绻S”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冰冷地設定在中國發(fā)展的道路前方。只有在互聯網的世界里,中國公司找到了打破疆域和重建游戲規(guī)則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盡管極其的微小,但是,它確乎是存在的。今天,阿里巴巴的意義就在于這里,馬云和他的團隊試圖證明這種可能性真的存在。三阿里巴巴常常讓我想起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瀛海威。1998年6月,張樹新黯然離開她一手創(chuàng)辦的瀛海威公司,中國互聯網的第一個領跑者出局了。張樹新說,“現在回過頭看,瀛海威不幸生得太早?!倍驮谀菚r,馬云正打算從北京回杭州創(chuàng)辦他的阿里巴巴。瀛海威是第一家將互聯網價值定位于為中國中小企業(yè)服務的公司,它所面對的用戶與馬云日后的用戶有很大的重疊性。更有趣的是,當年瀛海威在北京中關村曾經樹起過一塊很有名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而鄭作時找到一張當年馬云的名片,竟跟瀛海威的這句廣告詞非常的相似?,F在看來,他同樣很可能跟張樹新那樣,成為那只被鳥吃掉的早起的蟲兒?!皩⒒ヂ摼W作為一個窗口,讓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中小公司從這里出發(fā),與世界對接?!边@應該是當時中國IT人共同的一個夢想,這也正是張樹新創(chuàng)辦瀛海威和馬云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的共同起點。直到今天,阿里巴巴依然將此作為阿里巴巴的戰(zhàn)略目標,他創(chuàng)意的推廣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便最直接地表達了這個理念。這個愿景無疑是現實的,無非操作者的策略不同而造成了不同的命運結局。與張樹新相比,馬云做對了三件事情。馬云干對的第一件事情,是從北京南下把公司建在了浙江。這里遠離傳媒的喧囂卻有中國最龐大和活躍的民營企業(yè)集群,他們是中國商品走向世界的第一勢力,阿里巴巴在這里很快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馬云干對的第二件事情,是把互聯網看成了一件生意。如果說張樹新想在互聯網世界中蓋一個顯赫而豪華的大商場,那么馬云想開的是一個集貿市場:圈一塊空地,讓一群文化不高卻喜歡倒來倒去的商販在這里賺錢。所以,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就很簡單,馬云對網站建設的要求只有三點:可信、親切、簡單。直到今天,阿里巴巴都沒有“燒”過錢,馬云一直很節(jié)儉,無論在網絡發(fā)燒或低潮,阿里巴巴都好像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