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先生是1955年逝世的,到現在已半個世紀。一個人,去世這么長時間了,大家都還記得他,緬懷他,寫紀念他的文章,出版紀念他的書,舉行紀念他的活動,這說明他還活在大家心里。我想,思考一下這其中的意義,想想里邊的道理,我們會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fā)。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使個人的物質生命是有限的。社會規(guī)律的作用,使一個人的文化生命可以久遠??追蜃拥乃枷?,我們今天還在講,為什么呢?可以從很多方面去想。我覺得,一個主要方面,就是他講出了做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其中很多道理今天也還適用。換句話說,當前的社會發(fā)展還需要講這些道理。張瀾先生為什么能長久地活在大家心里呢?也可以從多方面去看,我們不應該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在做人處世中表現出的高尚品德和高遠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強的感召力。我們民盟的同志緬懷張瀾先生的時候,經常提到兩段話。一段是毛澤東同志說的。1954年五一節(jié),他在天安門城樓上對張瀾先生說"表老?。∧愫?,你的德很好,你是與日俱進"非常明確地稱贊張瀾先生的品德。一段是胡耀邦同志說的。1980年春節(jié),在民盟中央和民盟北京市委舉行的迎春茶話會上,耀邦同志特意提到張瀾先生說:“我感到這位先生有兩條是值得佩服的,第一條,他有很高尚的精神,這就是他的頑強的民主精神、民主思想;第二條,他有一個很優(yōu)良的氣質,就是他有強烈的正義感。”張瀾先生的高尚品德,來自于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長期修養(yǎng)。他的座右銘是"四勉一戒"即"人不可以不自愛,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強,而斷不可以自欺"。他堅持用"寬容、忍耐、堅定、明達"八個字要求自己,奉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準則。他在舊社會當過四川省長,但他的夫人照舊當農民,住茅屋;他為公益事業(yè)捐贈了大量資金,他的布衣長衫從家鄉(xiāng)穿到繁華的上海,穿到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始終拒絕接受特別津貼,兩袖清風,一身正氣。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贏得了毛澤東同志和胡耀邦同志的由衷稱道,也贏得了我們大家長久的懷念。時間越久,懷念越深。張瀾的高尚情操,不僅表現在生活中的細節(jié),也體現在政治上的大節(jié)。作為中國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先驅者之一,他以卓越的膽識把握歷史,在大關節(jié)處與共產黨互通聲氣,加強合作,對形成有利形勢起到了關鍵作用,可以說是為我們與中國共產黨自覺保持一致做出了榜樣。在他心中,政黨利益應無條件地服從于中國人民的最大利益毛澤東同志和耀邦同志對張瀾先生高尚品德的稱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和民主黨派領導人真誠交往、肝膽相照的兩個歷史細節(jié)。細節(jié)背后,是歷史的大節(jié),我覺得,這兩個歷史細節(jié)與大節(jié)的映照意味深長。我們應該多想一想,民盟的同志靠什么對他人、對社會發(fā)生影響?靠什么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這里邊,首先起作用的恐怕還是品德、人格的因素。應該說,有高尚的品德,有學業(yè)的專長,有服務社會的愿望,是每一個民盟成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尊重,得到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專長的機會,就必須非常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在張瀾先生誕辰13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應該表達對這位民盟前輩的紀念和緬懷,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從張瀾先生一生的道德文章中領悟到最本質的東西,就像很多同志談到的那樣,真正向前輩學習,樹立起較高的道德標準和政治素養(yǎng)標準,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自覺性,加強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意味著經濟的高度發(fā)展,生產力的巨大提高,也意味著文化的昌明和國民人生境界的高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治國平天下的事業(yè),要從正心誠意修身齊家開始。這應該是我們緬懷張瀾先生這樣的民盟前輩時可以得到的一點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