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究了長期以來詩人、劇作家、哲學家,乃至醫(yī)學家對親密關系的理解和論斷。由于數千年來科學家對親密關系研究的忽視,當通俗心理學占據了關系學的主導地位時,人們對人際關系的了解和領會往往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書所記載,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它將使我們對愛情、婚姻、承諾、友誼、激情、理解、溝通、親密、依戀、伴侶選擇、嫉妒等各個方面有一個嶄新的認識。—彭凱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親密關系在我們的生命中占有顯而易見的中心位置,但只是在近幾十年中,它才發(fā)展成為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及規(guī)范。而推動這一領域研究發(fā)展的是莎倫·布雷姆的《親密關系》。她的著作不僅單冊銷量最為成功,而且廣泛地影響了教學人員和學生們,通過她極為有效的表述,研究人員看到了這一領域的意義所在。她的著作之所以具有標志性的意義,是因為本書不僅因其權威性和學術性而得到業(yè)界同仁的尊重,還由于其易于閱讀理解、充滿感情而受到學生讀者的歡迎,對他們而言,閱讀她的著作已經成為一種樂趣?!评铡そ虬投嗝绹睦韺W會前任主席我們試圖以一種引人入勝的、協(xié)調而直接的方式來描述關系科學。本書所傳達給讀者的是重要的發(fā)現,主要的理論視角及該領域目前的一些問題。展示了關系科學與讀者日常生活的關系,鼓勵人們進行思考和分析,但并不對行動進行診斷。本書作者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它探究了長期以來詩人、劇作家、哲學家,乃至醫(yī)學家對親密關系的理解和論斷。由于數千年來科學家對親密關系研究的忽視,當通俗心理學占據了關系學的主導地位時,人們對人際關系的了解和領會往往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書所記載,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當然,我們不能期望這一本書能夠取代通俗心理學家在電視上的夸夸其談,或阻止書店中庸俗心理學書籍的猖獗泛濫。但是,它到少使得人們對關系科學的認識向著更加學術化、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也就是說,它將使我們對愛情、婚姻、承諾、友誼、激情、理解、溝通、親密、依戀、伴侶選擇、嫉妒等各個方面有一個嶄新的認識。本書關注的所謂“親密關系”,即指人們的思想、感受與他們在親密關系中的行為是如何相互聯(lián)系。為了探討這個問題,作者們綜合了社會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等多個分支的理論和研究成果。作為活躍在社會心理學界的學者,他們本著嚴謹的態(tài)度,在上述眾多領域中尋求平衡,融會貫通,研究了“先天因素”與“后天培養(yǎng)”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