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毛澤東接受美學思想
走出誤區(qū)——從隱形成實踐中發(fā)掘毛澤東文藝思想新質
中國審美文化研究的歷史性開拓——評《中國審美文化史》的創(chuàng)新意義
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本質論質疑——向童慶炳先生請教兼論文學的情感語言藝術本質
雜語共生:重建中國文論話語的思考
徘徊與超越——中國美學的現(xiàn)狀與展望
文藝美學的定位及其他
詩意的隱退——論當代詩詞的生存困境及其對策
論詩歌的外部特征——語言的模糊性
論雅俗文學的界限——兼向朱立元先生請教
論雅俗文學的相互轉化
俗文學的讀者研究
批判的武器難以創(chuàng)新——論“五四”前后白話詩人對民間歌謠的揚棄
論民間文學喜劇性作品中的超越性意向
略論曹操詩歌的悲壯美
論明清英雄傳奇小說中的莽漢形象
論張恨水詩詞的藝術風格
論張恨水環(huán)境小說的敘事結構和悲劇意蘊
張恨水與章回小說的現(xiàn)代轉型
論張玲小說的“蒼涼”意味
輝煌歷史中的深長喟吧——論解放區(qū)民歌體詩歌的生成與缺憾
生命意義的剝離——論《也是亞當,也是夏娃》中的夏娃形象
壯麗風格的生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