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重證據法”與近50年出土文獻的學術價值(代前言)
甲骨文字編
甲文“江”字初考
甲骨文中的占候資料解讀
周原卜甲與《周易·蠱卦》
試論甲骨文的文化意義
金石文字編
“羋強大于南汜”解
《國策》校證·金石篇
鄂君啟舟節(jié)與屈原《哀郢》研究
漢石經《魯詩》殘碑校史一則
論洪適《隸釋》《隸續(xù)》的文化意義
簡帛文字編
郭店竹簡《老子》文本分析
郭店楚墓竹書文字考釋(二則)
楚簡《太一生水》篇“青昏其名”釋證
“有共德行”辨
簡帛《老子》研究述要
《國策》校證·簡帛篇
“羊唐”考
“廉”德探源及古代廉吏標準——以睡虎地秦墓簡牘為第二重證據
“曹傅川”訂誤——《張居正文集》書牘題名校記一則
附錄: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土文獻研究論文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