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佛教的人學(代序)
中國篇
道安“本無”思想初探
僧肇是怎樣解“空”的
僧肇為什么要評論“六家七宗”
法顯·《摩河僧祇律“·佛陀跋陀羅--紀念法顯登陸青州1200周年
石頭希遷與《肇論》
虛默·靈默·心鏡--寧波七塔寺祖師芻議
“四朝高僧傳”與法門寺
遍周與月輪、無心二禪師關系考
傳燈大師的“真如不變十界冥伏門”初探
傳燈大師對儒家性善惡論思想的批判
弘一法師與念佛法門
歐陽竟無與王恩洋(1922-1927)
印順法師與王恩洋先生--以《印度之佛教》為中心
王恩洋先生與禪宗四題
應慈法師禪學思想漫議
太虛“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圓瑛大師的社會倫理思想
當代中國佛教的批判思想--從震華法師的批判精神談起
慈運法師評傳
溥常法師的振興佛教與佛教教育思想
法尊法師三題
南五臺與北五臺--兼論印光法師與高鶴年居士的友誼
銳意改革育才的諦聞法師
朱謙之先生與日本凈土教研究
外國篇
覺音的《清凈道論》及其禪法
奧爾科特與近代斯里蘭卡佛教復興
達磨波羅的佛教民族主義和改革主義思想初探
杰雅提拉克的佛教民族主義思想
泰國公主與世佛聯(lián)
偉大的佛教學者覺音評傳
當代印度佛教社會活動家、教育家、翻譯家阇伽提濕·迦葉波小傳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