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疼痛是臨床常見病和難治性疾病。發(fā)生在頭、頸、肩、上背部及上肢部的疼痛多與頸神經關系密切。本書共23章,重點介紹各種頸源性疼痛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要點、鑒別診斷和治療方法。詳細地介紹了頸椎間盤源性疼痛、頸神經根源性疼痛、頸源性頭痛、頸椎關節(jié)源性疼痛、頸源性肩背部疼痛、頸源性上肢疼痛、頸部軟組織疼痛、頸部帶狀皰疹神經痛、頸部癌癥疼痛和頸部神經源性疼痛等。并系統(tǒng)地介紹了與頸源性疼痛有關的解剖基礎、生理知識和各種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法治療、神經阻滯、注射治療以及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全本內容全面、系統(tǒng),深入淺出,圖文并茂,突出臨床實用性,可供疼痛科、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麻醉科、康復科、理療科和基層單位醫(yī)生以及研究生學習參考。 起源于頸部的疼痛性疾病是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社會工作及生活節(jié)奏加快,頸源性疼痛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頸源性疼痛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痛苦,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健康問題。國內外對于頸源性疼痛的研究也不斷取得進展。為提高診斷和治療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們組織長期在臨床一線治療疼痛性疾病的專家,將有關頸源性疼痛的國內外進展和自己的臨床經驗教訓匯于一冊,目的是為提高頸源性疼痛的診療水平盡一點力。若本書能為讀者在頸源性疼痛診治的臨床工作中有所裨益,將使我們倍感欣慰。頸源性疼痛患者就診于臨床多個科室,但各科的患者群體不盡相同,即形成了各科獨特的經驗積累和專業(yè)特長,也形成了各科獨特的學術觀念。正是這種不同的學術觀點的交流,甚至是學術爭議,促進了對頸部疾病的認識??梢哉f頸源性疼痛是一類需要多學科參與診斷治療的疼痛性疾病。本書邀請多個學科的專家系統(tǒng)地介紹了與頸源性疼痛有關的應用解剖和生理知識,詳細地介紹了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有關的頸椎間盤源性疼痛的發(fā)病機制和治療,并結合臨床經驗介紹了頸部硬膜外隙膠原酶溶解術這一新的治療技術。頸源性頭痛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目前有關這種常見頭痛的資料較少,本書搜集了國內外關于頸源性頭痛的各種資料以及國際學術組織的診斷標準,介紹了作者的治療經驗。頸部癌癥疼痛和頸部帶狀皰疹神經痛,都是臨床上難以治療的頑固性神經源性疼痛,相信本書有關的治療技術對臨床診療有所幫助。本書還匯集了國內外有關頸神經根源性疼痛、頸椎關節(jié)源性疼痛、頸源性肩背部疼痛、頸源性上肢疼痛、頸源性心絞痛、頸部軟組織疼痛的有關診療進展,理論聯(lián)系臨床實際,突出臨床實用性,以指導讀者的臨床實踐。本書中疼痛性疾病的名稱也盡量與國際上通用的名稱一致,方便讀者查閱和檢索。本書編著者大都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在繁忙的醫(y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之余查閱和翻譯文獻,總結經驗,悉心寫作。由于時間倉促,專長各異,書中可能有章節(jié)失衡,取材失當,甚至觀點相左等不足之處,懇望讀者不吝賜教,我們將不勝感謝。倪家驤2005年5月于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疼痛診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