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鐵篇第一章 現(xiàn)代高爐煉鐵工藝 1.1 高爐煉鐵生產流程 1.2 高爐本體及主要構成 1.2.1 高爐內襯 1.2.2 高爐冷卻設備 1.2.3 高爐附屬系統(tǒng) 1.2.4 高爐區(qū)域劃分 1.3 高爐冶煉產品 1.3.1 生鐵 1.3.2 高爐渣 1.3.3 高爐煤氣 1.4 高爐技術經濟指標 第二章 高爐煉鐵原料 2.1 鐵礦石和燃料 2.1.1 鐵礦石 2.1.3 熔劑 2.1.4 高爐燃料 2.2 燒結礦 2.2.1 燒結礦質量指標 2.2.2 燒結過程及主要反應 2.2.3 燒結礦固結機理 2.2.4 強化燒結過程分析 2.2.5 燒結新工藝 2.3 球團礦 2.3.1 球團礦質量指標 2.3.2 礦粉造球過程 2.4 其它固結方法 2.4.1 壓力造塊法 2.4.2 粘結劑固結 2.4.3 其他方法 第三章 高爐煉鐵基礎理論 3.1 高爐內還原過程 3.1.1 鐵氧化物的還原 3.1.2 其它元素的還原 3.1.3 直接還原與間接還原 3.1.4 鐵礦還原動力學 3.2 滲碳和生鐵的形成 3.3 造渣與脫硫 3.3.1 造渣的目的和作用 3.3.2 高爐造渣過程 3.3.3 高爐渣對冶煉的影響 3.3.4 高爐脫硫 第四章 高爐爐料和煤氣運動 4.1 爐缸反應 4.1.1 爐缸燃燒反應機理 4.1.2 爐缸燃燒反應過程 4.1.3 燃燒帶對高爐冶煉過程的影響 4.1.4 下部調劑原理 4.1.5 風口區(qū)理論燃燒溫度 4.2 煤氣運動 4.2.1 煤氣上升過程中的變化 4.2.2 高爐熱交換 4.3 爐料運動 4.3.1 爐料下降 4.3.2 高爐料柱壓差 4.3.3 改善料柱透氣性 4.3.4 改善煤氣流分布 4.3.5 上部調劑原理 4.4 高爐能量利用計算 4.4.1 高爐能量利用計算 4.4.2 高爐操作線圖及其應用 第五章 高爐強化冶煉 5.1 強化高爐冶煉的方向 5.2 精料 5.2.1 精料的要求 5.2.2 人造富礦的發(fā)展方向 5.2.3 提高人造富礦的高溫冶金性能 5.2.4 合理爐料結構 5.3 高壓操作 5.3.1 高壓操作系統(tǒng) 5.3.2 高壓操作的影響 5.4 高風溫 5.4.1 高風溫的影響 5.4.2 高風溫的獲得 5.5 噴吹燃料 5.5.1 噴吹燃料對高爐冶煉的影響 5.5.2 置換比與噴吹量 5.5.3 限制噴吹量的因素 5.6 富氧鼓風操作 5.6.1富氧對高爐冶煉的影響 5.6.2富氧鼓風操作特點 第六章 非高爐煉鐵 6.1 非高爐煉鐵概況 6.2 直接還原 6.2.1 直接還原煉鐵法的現(xiàn)狀 6.2.2 直接還原生產工藝 6.3 熔融還原 6.3.1 熔融還原煉鐵法的現(xiàn)狀 6.3.2 熔融還原生產工藝 參考文獻 煉鋼篇第一章 概 述 1.1 煉鋼的發(fā)展歷程 11.2 我國鋼鐵工業(yè)的狀況 1.3 煉鋼的基本任務 1.3.1 鋼中的磷 1.3.2 鋼中的硫 1.3.3 鋼中的氧 1.3.4 鋼中的氣體 1.3.5 鋼中非金屬夾雜 1.3.6 鋼的成分 1.4 鋼的分類 1.4.1 按化學成分分類 1.4.2 按冶煉方法和質量水平分類 1.4.3 按用途分類 第二章 煉鋼的基礎理論 2.1 鋼液的物理性質 2.1.1 鋼的密度 2.1.2 鋼的熔點 2.1.3 鋼液的粘度 2.1.4 鋼液的表面張力 2.1.5 鋼的導熱能力 2.2 熔渣的物理化學性質 2.2.1 熔渣的作用、來源、分類與組成 2.2.2 熔渣的化學性質 2.2.3 熔渣的物理性質 2.3 硅、錳的氧化和還原反應 2.3.1 硅的氧化和還原 2.3.2 錳的氧化和還原 2.4 碳氧化反應 2.5 鋼液的脫磷 2.6 鋼液的脫硫 2.6.1 渣鋼間的脫硫反應 2.6.2 氣化脫硫 2.6.3 脫硫反應動力學 2.7鋼液的脫氧 2.7.1 脫氧的方式 2.7.2 脫氧劑和脫氧能力 2.7.3 脫氧反應動力學 2.7.4 脫氧合金化 2.8鉻、釩、鈮的氧化 2.8.1 鉻的氧化與還原 2.8.2 釩的氧化 2.8.3 鈮的氧化 2.9 氫、氮的反應 2.9.1 鐵液中的氫、氮的溶解度 2.9.2 影響氫和氮在鋼中溶解度的因素 第三章 煉鋼用原材料 3.1 金屬料 3.1.1 鐵水 3.1.2 廢鋼 3.1.3 生鐵 3.1.4 海綿鐵 3.1.5 鐵合金 3.2 非金屬料 3.2.1 造渣劑 3.2.2 增碳劑 3.3 氧化劑 第四章 氧氣轉爐煉鋼法 4.1 頂吹氧氣轉爐煉鋼法 4.1.1 一爐鋼的吹煉過程和熔池內元素的氧化規(guī)律 4.1.2 熔池內爐渣成分和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4.1.3 頂吹氧氣轉爐煉鋼工藝 4.2 底吹氧氣轉爐煉鋼法 4.2.1 底吹氧氣轉爐結構特點 4.2.2 底吹氧氣轉爐爐內反應 4.3 側吹氧氣轉爐煉鋼法 4.3.1 全氧側吹轉爐煉鋼法冶金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4.3.2 全氧側吹轉爐煉鋼法的特點與優(yōu)勢 4.4 頂?shù)讖秃洗禑掁D爐煉鋼法 4.4.1 頂?shù)讖痛缔D爐煉鋼法的類型 4.4.2 底部供氣元件的類型及特點 4.4.3 頂?shù)讖痛缔D爐內的反應 4.4.4 頂?shù)讖秃洗禑掁D爐少渣冶煉 第五章 電爐煉鋼 5.1 電爐煉鋼歷史及其發(fā)展 5.1.1 電爐煉鋼發(fā)展歷史 5.1.2 電爐煉鋼發(fā)展前景 5.2 電爐煉鋼設備 5.2.1 電爐的大小與分類 5.2.2 電爐的機械結構 5.2.3 電爐煉鋼的排煙與除塵 5.2.5 電爐電氣設備 5.2.6 電爐電氣特性及供電制度 5.3 電爐煉鋼冶煉工藝 5.3.1 電爐冶煉操作方法 5.3.2 傳統(tǒng)電爐煉鋼冶煉工藝 5.3.3 現(xiàn)代電爐煉鋼冶煉工藝 5.3.4 鋼液的合金化 5.4 現(xiàn)代電爐煉鋼技術 5.4.1 超高功率電爐的發(fā)展及其特征 5.4.2 超高功率電爐相關技術 5.4.3 廢鋼預熱節(jié)能技術 5.4.4 直流電弧爐技術 5.4.5 高阻抗電弧爐 第六章 爐外處理 6.1 爐外處理技術發(fā)展概況 6.2 爐外精煉的基本手段 6.2.1 攪拌 6.2.2 真空 6.2.3 添加精煉劑 6.2.4 加熱 6.3 鐵水預處理技術 6.3.1 鐵水預脫硅 6.3.2 鐵水預脫硫 6.3.3 鐵水預脫磷 6.3.4 鐵水同時脫硫脫磷 6.3.5 鐵水預處理提釩 6.3.6 鐵水預處理提鈮 6.4 鋼水二次精煉方法 6.4.1 鋼包吹氬技術 6.4.2 鋼包噴射冶金 6.4.3 喂線技術 6.4.4 循環(huán)真空脫氣法 6.4.5 真空鋼包處理 6.4.6 電弧加熱的真空精煉爐 6.4.7 真空電弧脫氣精煉爐 6.4.8 不銹鋼爐外精煉 6.5 爐外精煉發(fā)展趨勢 6.5.1 爐外精煉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6.5.2 尚待解決的問題 第七章 鋼的連續(xù)澆鑄 7.1概述 7.1.1 連鑄技術發(fā)展概況 7.1.2 連鑄的優(yōu)越性 7.1.3 連鑄機的基本機型及其特點 7.2連鑄機的主要設備 7.2.1 連鑄機的基本參數(shù) 7.2.2 鋼包 7.2.3 中間包 7.2.4 結晶器 7.2.5 二次冷卻系統(tǒng) 7.2.6 拉坯矯直裝置 7.2.7 引錠裝置 7.2.7 輥縫測量裝置 7.2.8 鑄坯切割裝置 7.2.9 出坯系統(tǒng)的各種設備 7.2.10 連鑄車間布置 7.3鋼的凝固及連鑄坯的凝固結構 7.3.1 鋼凝固結晶的特點 7.3.2 成分過冷 7.3.3 化學成分偏析 7.3.4 凝固收縮 7.3.5 連鑄坯的凝固特征和結構特點 7.3.6 連鑄凝固傳熱過程的數(shù)學描述 7.3.7 連鑄坯冷卻過程中的相變和應力 7.4連鑄操作工藝 7.4.1 連鑄鋼液的準備 7.4.2 澆鑄前的準備 7.4.3 澆鋼操作 7.4.4 澆鑄溫度控制 7.4.5 拉速的控制 7.4.6 冷卻水控制 7.4.7 保護澆鑄 7.4.8 保護渣 7.4.9 中間包覆蓋劑 7.5 連鑄坯質量 7.5.1 連鑄坯的純凈度 7.5.2 連鑄坯表面質量 7.5.3 連鑄坯內部質量 7.5.4 連鑄坯形狀缺陷 7.6 薄板坯連鑄連軋 7.6.1 薄板坯連鑄工藝的優(yōu)點 7.6.2 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的發(fā)展歷程 7.6.2 薄板坯連鑄連軋的關鍵技術 7.6.3 典型的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技術 7.6.4 我國的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