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清到中華民國前期,到新中國成立的初期,葉恭綽可謂三朝元老。在他的前半生中,雖可稱作從政階段,但實際上多數時間是從事他所熱愛的交通事業(yè),在全國建設了主要的鐵路干線,成績卓著。在其后半生中,有棄政從文之謂,尤其書畫創(chuàng)作方面,獨樹一格,受到海內外人士尊崇。葉恭綽,字裕甫,又字玉甫、玉父、玉虎、譽虎,號遐庵,晚號遐翁,別署矩園。生于清光緒七年(公元一八八一年),卒于公元一九六八年,享年八十八歲。祖籍浙江余姚,先世遷居廣東番禺。曾祖葉英華,祖父葉衍蘭,父親葉佩瓊,皆工詩詞,善繪事,有名與時。恭綽早慧,幼即有奇氣,十四歲賦《牡丹》四律,為文道希諸老稱許。十八歲(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公元一八九八年)應童子試,時督學為長沙張百熙,以《鐵路賦》命題,大賞其文,以廣州府學案首入學。為清廩貢生,曾選用訓導。葉氏前半生多與鐵路有關,應與他的才學及張百熙提攜大有關系。葉氏書工諸體,正、行、草、隸、篆,無一不通。他于草書,極推許倪鴻實(元璐)、黃石齊(道周)二人,亦偶效其體。有草書《題明陳白陽字卷》,書法挺拔爽趣,用濃淡墨書之,時重時輕,時濃時淡,尤覺風神美妙,似可與白陽(道復)相埒。一九六三年八十三歲所作行書“水檻”二大字,筆力充足,氣魄雄渾。四十年代中期致八妹信札,信筆操觚,不事修飾,字字璣珠,筆筆不茍。六十年代初(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間)所書毛澤東詩詞,數量至多,書法結構緊密,行書暢達迅疾,筆筆如書砂,充滿氣力,雄勁剛逸,充分顯示出大家氣魄。其款字尤精美。葉氏提倡寫篆應以漢代碑額為宗,認為漢碑碑達額書法飄逸多姿。然其自作篆則多以金文、石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