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駐華大使序
導言
第一章 國土與人民
第一節(jié)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地形特點
三 河流與湖泊
四 氣候
第二節(jié) 自然資源
一 農業(yè)資源
二 礦物
三 植物
四 動物
第三節(jié) 居民與宗教
一 人口
二 民族
三 語言
四 宗教
第四節(jié) 民俗與節(jié)日
一 國徽、國旗和國歌
二 民俗
三 節(jié)日
第二章 歷 史
第一節(jié) 哥倫布以前的歷史
第二節(jié) 殖民地時期
一 發(fā)現與占領
二 西班牙與葡萄牙的爭奪及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確立
三 東岸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及英國的占領
第三節(jié) 獨立戰(zhàn)爭
一 阿蒂加斯與烏拉圭的獨立戰(zhàn)爭
二 33位愛國者與烏拉圭的獨立
第四節(jié) 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一 獨立初期的內戰(zhàn)與沖突(1830~1875年)
二 現代國家的誕生(1875~1903年)
第五節(jié) 新國家的建立和發(fā)展
一 巴特列-奧多涅斯與現代國家的建立(1903~1930年)
二 加夫列爾·特拉的獨裁統治及1942年憲法
第六節(jié)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的烏拉圭
一 二戰(zhàn)后至1955年的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
二 1955~1973年的經濟停滯及政治危機
三 1973~1985年的軍人專政
四 民主化以后的烏拉圭
第三章 政 治
第一節(jié) 憲法
一 憲法改革
二 憲法內容
第二節(jié) 國家機關
一 總統
二 部長委員會
三 公共管理
第三節(jié) 立法與司法
一 立法機構
二 司法機構
第四節(jié) 政黨、團體
一 政黨
二 社會團體
第五節(jié) 行政區(qū)劃
一 地方政府
二 各地區(qū)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概況及城市
第四章 經 濟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 經濟簡史
二 發(fā)展水平
三 經濟結構
第二節(jié) 農牧業(yè)
一 土地資源及制度
二 養(yǎng)殖業(yè)
三 種植業(yè)
四 林業(yè)
第三節(jié) 工業(yè)
一 制造業(yè)
二 建筑業(yè)
三 能源
四 礦業(yè)
第四節(jié) 商業(yè)、服務業(yè)
一 商業(yè)
二 商業(yè)服務
第五節(jié) 交通與通信
一 鐵路
二 公路
三 水運
四 航空運輸
五 郵電通信
第六節(jié) 財政與金融
一 財政
二 金融
三 貨幣、匯率和外匯儲備
第七節(jié) 對外經濟關系
一 對外貿易
二 外國資本
第八節(jié) 旅游業(yè)
一 概況
二 旅游收入
第九節(jié) 人民生活
一 概況
二 物價
三 就業(yè)
四 工資
五 居住及衛(wèi)生條件
六 福利制度
第五章 軍 事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 軍事發(fā)展史
二 國防體制
三 國防預算
第二節(jié) 軍種與兵種
一 陸軍
二 海軍
三 空軍
四 警察
第三節(jié) 軍事訓練和兵役制度
一 軍事訓練
二 兵役制度
三 軍銜制度
第四節(jié) 對外軍事關系
一 外國的軍事援助
二 軍事條約
三 維和行動
第六章 教育、科學、文藝、衛(wèi)生、體育
第一節(jié) 教育
一 簡史
二 教育地位
三 教育體制
四 師資
第二節(jié) 科學技術
一 科技政策與成就
二 自然科學
三 人文社會科學
第三節(jié) 文學藝術
一 文學
二 戲劇和電影
三 音樂舞蹈
四 美術
五 文化設施
六 建筑
第四節(jié) 醫(yī)藥衛(wèi)生
一 健康狀況
二 醫(yī)療制度
三 醫(yī)療管理機構
第五節(jié) 體育
一 體育運動
二 體育設施
第六節(jié) 新聞出版
一 廣播
二 電視
三 報紙
四 雜志
五 圖書出版
第七章 外 交
第一節(jié) 外交政策
一 獨立后至19世紀末的外交政策
二 20世紀初至1945年的對外政策
三 1945~1985年的外交政策
四 民主化以來的外交政策
第二節(jié) 同拉美國家的關系
一 與巴西和阿根廷的關系
二 與其他拉美國家的關系
第三節(jié) 同美國的關系
一 政治關系
二 經貿關系
第四節(jié) 同西歐國家的關系
一 政治關系
二 經貿關系
第五節(jié) 同俄羅斯、東歐的關系
一 政治關系
二 經貿關系
第六節(jié) 同亞洲、非洲、大洋洲國家的關系
第七節(jié) 同中國的關系
一 政治關系
二 經貿關系
第八節(jié) 烏拉圭與國際組織
附錄一 烏拉圭各屆總統及政府領導人
二 人物資料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