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在隋唐時期,是和新興“俗樂”之樂曲相配的歌詞。詞之名稱,是與曲調相對而言的。有許多詞人只懂得格律不懂得音樂,只按格律填詞,于是走上與音樂脫離之路,此種無人唱之詞,不再兼有合樂之功用,純粹只是抒情文學作品。唐宋“俗樂”至元而衰落,代之而起者為北曲。明以降宋詞曲譜盡失,但依格律填詞者卻薪火不斷,詞遂成為一單純詩歌形式……中國文學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國詞曲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比較文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西文化比較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大中學生……此書詳述詞曲演化,以詞典文體形式之發(fā)展演變?yōu)榻?,以明義、溯源、具體、衍流、析派、構律、啟變、入病、振衰、測運等為緯,介紹許多著名詞曲作家,列舉大量詞曲作品,不僅分析極詳盡精到,且使讀者諳詞曲之道,感詞之美……20世紀20年代,作者間執(zhí)教于心遠大學,此書即當時所撰教材。是“20世紀初較早以現(xiàn)代學術方法研討詞曲的重要著作”,被視為“近代名著”……王易以研究國學而名馳一時,是民國時期江西文史界的重鎮(zhèn)人物。他的學術研究既傳承樸學,又具現(xiàn)代學術思維。他以為情之所生,不外事境之順逆,“詩味有甘苦,作者當自知,譬如啜好茗,惟苦乃見奇”,好詩多來自逆境,逆者即易發(fā)為窮苦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