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角度看,鴉片戰(zhàn)爭以后的中國近現代史其實就是逐步走向現代化的歷程過程,也就是實現社會與人的雙重意義上的近代轉換。本書作者從人的現代化轉型的視域出發(fā),致力于對近代(鴉片戰(zhàn)爭以后至大革命前夕)知識界的國民性改造言論做一思想史的考察,通過對“國民性”概念的界說,不僅從文化、社會心理、行為方式三大方面,分別系統(tǒng)地考察、探討、闡釋了中國近代國民性改造的發(fā)展歷程、基本內容及其隱含的主要內在沖突,而且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家和李大釗、陳獨秀和魯迅,對他們早期國民性改造思想進行了個案剖析,從而不同的角度、更廣闊的視野,展開中國近代國民性改造思想的豐富內涵,探索和揭示中國近代國民性改造的獨特規(guī)律,以期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提供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