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文化集成》編輯委員會
《東方文化集成》總序
第一章 緒論
一 道教的產生是適應了東漢末期中國民族(主要是漢族)的社會、政治、經濟、道德以及人們的心理的需要
二 道教發(fā)展一種完善意義的有重大影響的宗教的過程表明了一種完整意義上的宗教團體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三 道教哲學作為一種宗教哲學有著它明顯的特點,其特點只能在和其他宗教對比中加以揭示
第二章 《太平經》--道教產生的思想準備
一 《太平經》的成書問題
二 論《太平經》中的“氣”與“道”
三 關于《太平經》若干問題的討論
第三章 道教的產生
第四章 《老子想爾注》與《老子河上公注》
一 《老子想爾注》
二 《老子河上公注》
第五章 三國西晉時期對道德教的限制
第六章 道教在南北朝的發(fā)展
一 整頓和建立道教的教會組織
二 為道德建立和完善其宗教教義的理論體系
三 編纂道教經典
四 制定和完善教規(guī)教儀
五 編造神仙譜系和傳授歷史
第七章 為道德教建立理論體系的思想家葛洪
一 生平與著作
二 為道教建立理論體系
三 《抱補子內外篇》所反映道教“治身”與“治國”并重的特點
四 在醫(yī)藥學和比學上的貢獻
第八章 為道教建立比較完備的教規(guī)教儀的思想家寇謙之
一 生平與著作考證
二 對道教的改革
三 為道教建立教規(guī)教儀
第九章 為道德道創(chuàng)經典目錄的思想家陸修靜
第十章 為道德建立神仙譜系統(tǒng)和傳授歷史的思想家陶弘景
第十一章 為道教創(chuàng)立哲學理論的思想家成玄英
第十二章 佛道之爭(一)--關于老子化胡問題的爭論
第十三章 佛道之爭(二)--關于生死、形神問題的爭論
第十四章 “承負”說與“輪回”說
第十五章 “出世”和“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