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法律專業(yè),自學考試的廣大考生編一本刑事訴訟法方面的案例輔導書以幫助他們順利通過該門課程考試,并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相關知識要點,是本書編者多年來的一個心愿。之所以選擇案例分析的形式,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首先,刑事訴訟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法學學科,通過案例分析不僅可以反映刑事司法實踐中具體操作程序方面的問題,而且考生通過對這些案例分析的學習,可以逐步培養(yǎng)一種法律人的思維方式,這對他們未來畢業(yè)后從事法律實務很有益處。其次,從法學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案例教學方法始終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書主編在大學里給本科生、??粕?、自考生以及各類成人教育學員講授刑事訴訟法課程十余年,案例教學一直是其授課的特色之一,很受在校生的歡迎。案例教學不僅能夠形象地說明所要講授的問題,而且極大地引發(fā)了學生學習刑事訴訟法的興趣和熱情,這正是學好刑事訴訟法的關鍵所在。再次,在自學考試試題中,案例分析一直占有較高的分值,通常為12分左右。相對于其他一些客觀識記性題型,案例分析屬于主觀領會性題型,經過認真準備,得高分的可能性很大。這對以60分作為通過標準的刑事訴訟法課程考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最后,法律專業(yè)自學考試考生中的絕大多數在畢業(yè)后都會參加國家統(tǒng)一司法考試,而后者幾乎完全采用了案例考試的題型。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刑事訴訟法大約占到50分左右,因此,掌握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特別是解析案例的思路,就等于拿到了通過國家統(tǒng)一司法考試的鑰匙。當然,對基本知識點的識記是做好案例分析題的前提條件,反過來說,通過案例解析又可以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本書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多次到刑事司法實踐部門收集已判決的實際案例,并且廣泛地從報刊雜志書籍中或者從網絡方面查閱了大量的案例資料。各撰稿人從數量眾多的案例資料中進行精選加工,根據所要說明的知識點對案例進行了仔細的裁剪,充分注意到案例的時代性和趣味性,以及所要考察的知識點的重要程度,在解析中盡量做到簡明扼要,淺顯易懂,避免艱深的理論探索,強調解題的思路和答案的準確性。各撰稿人之間雖然有明確的分工,但更注重的是相互之間的合作與協(xié)調。有許多案例是大家集體討論后確定使用的,這樣一方面避免了案例的重復和單調使用,另一方面也兼顧了對不同犯罪類型的考察,大體上體現了刑事司法實踐復雜性的概貌,初步反映出各撰稿人自己學習最新的刑事訴訟法法律規(guī)定及有關司法解釋并用于處理實際問題的體會和經驗。需要說明的是,基于某種可以理解的理由,書中基本上對所有案例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技術上的處理,案例中所涉及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盡量都作了更換或以“某某”代替,有時出于考察知識點的需要對實踐中的具體操作程序進行了加工處理,如果情節(jié)、時地與其他案例雷同,請勿對號入座。應當說,編寫這樣一本書,對本書撰稿人而言是一種嘗試,其效果如何,有待參加法律專業(yè)自學考試的廣大考生檢驗。限于本書主編的水平和時間關系,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尚乞各位同仁指正。編者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