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內容提要本書為中國電影百年華誕而作,旨在借用慶典契機梳理本土電影的歷史脈絡。本書以百年為時間框架,力求于發(fā)展的過程中尋找民族影像敘事的貫穿性問題。本書以主題研究定向,試圖探討電影內(諸如題材、類型、作者等)外(諸如市場、產業(yè)、政治等)的復雜錯綜關系。本書供相關的研究者閱讀或參考。本書力圖避免簡單褒貶而嘗試分析電影創(chuàng)制的過程之中,進而以歷史歸納方式展開探討與檢視。電影創(chuàng)制的繁復因素提供了廣闊的研究空間,諸如電影作者、電影作品、電影修辭、電影產業(yè)等都是不斷發(fā)展且言說不盡的話題?;谶@一事實,我們將不斷努力——努力讓中國電影得到理論上的多元呈現與闡釋。作者簡介楊遠嬰,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電影研究所副所長。 主要學術成果:《電影的自覺——新時期電影論》(1986)、《從符號學到精神分析學》(1989)、《蘇聯(lián)電影的三次革命》(1989)、《女性主義與中國女性電影》(1990)、《愛森斯坦及其蒙太奇學說》(1991)、《在電視符號的背后》(1995)、《外國電影理論文選》(1995)、《她們的聲音》(1996)、《閱讀香港電影》(1997)、《中國電影中的鄉(xiāng)土想象》(1998)、《現代性、文化批評與中國電影理論》(1999)、《華語電影十導演》(2000)、《九十年代的第五代》(2000)、《百年六代影像中國》(2001)、《WT0與中國電影》(2002)《中影作者與文化再現——中國電影導演譜系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