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書收藏趣談》從婚俗文書、喪俗文書、壽俗文書、游藝民俗、社會生活等幾方面入手,向同好詳細介紹我收藏的部分民俗文書?!睹袼孜臅詹厝ふ劇分兴x的民俗文書,有婚喪壽喜、人生禮俗、社會交往等民俗活動中的記錄民俗過程的禮儀性、契約性文書,如合婚帖、請婚帖、允婚帖、各式婚書、訃聞、訃告、紅白事禮單、金蘭譜等;也有反映社會生活特殊制度民俗的功牌、執(zhí)照、監(jiān)照等文書。這《民俗文書收藏趣談》不是一本民俗研究的學術專著,只是利用筆者現有的部分藏品,以北京及華北地區(qū)的漢族民俗活動為落腳點,從老北京禮俗出發(fā),兼涉滿族禮俗文化的特點,盡量梳理每件文書背后的民俗事項和歷史故事。民俗文書包羅萬象,我只是選取部分種類的漢文文書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可能的參考。其中涉及各時代經濟活動的契約文書、與宗教有關的信仰民俗文書在《民俗文書收藏趣談》中都沒有選錄。還有大量用少數民族文字完成的民俗文書,也不是《民俗文書收藏趣談》的重點。民俗本是生活行程的歷史積淀,又不可避免地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新陳代謝。我們無法讓時光倒轉,消逝的風俗對今人猶如童年的夢,遙遠而不再現。正如人類天生有追根溯源的特性一樣,對民俗也有自發(fā)的懷舊情結,尤其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當人們?yōu)檗D瞬即逝的現象而眼花瞭亂的時候,更期待從舊日某些風情中獲得心理的慰藉。這一景象不僅使民俗成為新世紀文化的重要資源,也給社會史的研究帶來新的視野和挑戰(zhàn)。隨著現代化意義的不斷更新和拓展,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也在不斷地升華之中,民俗文書以及其所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正在被愈來愈多的人們所注意,并且會被眾多的研究者視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