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社會問題的《悲慘世界》動筆于一八四五年,直至一八六二才在布魯塞爾出版。小說真實地描繪了一八一五年拿破侖慘敗滑鐵盧到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國社會生活。作者以充滿人道主義的筆觸,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貧苦階層的悲慘命運,對不幸的人們深表同情,主張以仁慈博愛來杜絕罪惡、改革社會、拯救人類,揭露社會的黑暗,并且譴責法律的不公正。貫穿全書的主人公冉阿讓正直,胸懷坦蕩,樂于助人,以德報怨,品格高尚,是受苦難,遭迫害,受壓迫人民的形象,他起初是純樸的園藝工人,由于不忍心看見七個外甥挨餓,偷了一快大面包,被當場抓住,成了苦役犯,他幾次逃走,過了十九年的非人生活,后來逃走成功,遇到女工芳汀,為了救她,他放棄了來之不易的市長位置,開始流亡帶著女工的女兒珂賽特。事事變遷,經歷了萬苦千辛后,珂賽特與青年馬利尤斯產生愛情,而冉阿讓也最終走進了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