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菱,云南華寧人氏,自幼隨父醉心于紅學研究。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云南德宏傣家邊寨當知青。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即發(fā)表處女作《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轟動京華,后改編成電影《青春祭》,被譽為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成為一代人的心靈豐碑。20世紀80年代曾作為訪問學者到好萊塢,在美舉辦多次電視訪談及公共演講,名播美利堅東西海岸,她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大陸女性。20世紀八十年代末曾徒步到新疆地區(qū)考察民間文化,其作品《唱看來唱著去》名動天山南北:20世紀九十年代到海南創(chuàng)辦文化企業(yè),制作的電視連續(xù)劇《天涯麗人》熱播全國,掀起第二次“海南潮”。20世紀九十年代末專心致力于“西南聯(lián)大”的歷史搶救與研究。其擔綱制作的歷史文獻片《西南聯(lián)大啟示錄》深得海內外聯(lián)大校友所認同,獲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高度評價與認可,已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此片昭示與搶救了中國民族文化一段重要歷史,為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張氏畢業(yè)二十多年來潛心創(chuàng)作,有多部小說、學術隨筆、生活隨筆問世,其中《北大才女》風行中國,《中國布衣》好評如潮,因其以深邃的筆墨記錄了兩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jié),被喻為“布衣文化”的旗幟之作。其小說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云》、《唱著來唱著去》等亦震動文壇。張氏作為當代著名女作家、電視制作人、社會活動家,在北大百年校慶時,被北京大學評選為六十余名“優(yōu)秀校友”之一。其應邀在北大“杰出校友論壇”之演說,引起當代學子的熱烈反響。張氏在文學創(chuàng)作、社會活動之余,幾十年來追隨家父潛心用功于紅學,遂成為國內少見的可以承前啟后的,具有深厚功底之紅學研究者。是為中國女性評紅結集出書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