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內容上可分作兩部分,一即山水小品,山水文學到了明代的中晚期,成就特別輝煌。由于時代的原因(限于篇幅,不詳述),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一批酷愛山水,勇于涉遠臨險甚至置生死這度外,不惜“以軀命游”山水的文人。雖說中國的文人自古以不定期幾乎無人為癖愛山水,但畢竟多數是跟宦游、求道或避世隱居緊相關聯(lián);而明代的文人則否,他們以探求山水之奇美作為實現(xiàn)自己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他們“為游而游”是真正意義上的施行家和山水美學家。本書年選《吳楚游草序》中所說的陳第,他“自裹糧”寡疾病、不怕死、不戀家,足跡遍及中國南北各地;在七十一歲高齡時,還在立志游遍五岳,以五年的時間終于實現(xiàn)夙愿。還有《五岳山人》篇中記述的黃勉之,他在赴考途中,被“西湖之勝”所吸引,竟放棄了科舉考試,中途輟裝游湖去了。本書另一部分是人物小品,中國一向有“人杰地靈”的說法,意味著山水的靈氣和人的氣質、稟賦的造就存在著一種內在的聯(lián)系。我們把山水和人物兩類小品匯為一編,既是兩個獨立的部分,但讀者也不妨從中去感受兩者的某種相關之處?!妒勒f新語.言語》:“王武子、孫子荊各言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基他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磊落而英多。’”可見古人已經把山川和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加以評論,既相為映襯,也說明其相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