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婦雞丁是我偶然在鄉(xiāng)間一家小餐館發(fā)現(xiàn)的,嘗后非常滿意。此菜集辛辣之大成,麻燙刺激,外焦里嫩,嗅之異香,入口舌迷,令口腔粘膜陶醉,入喉更有痛快淋漓之感,胃腸為之歌詠,魂魄舒張欲仙。后來我多次帶親朋從市里遠奔此小館,品嘗此菜,還建議該店干脆就以此菜冠名。我近年來所撰文字,多有與菜肴點心水果零食結緣的,開始是不自覺狀態(tài),漸漸地自覺起來。我注意到,當前全球文學創(chuàng)作中,都有飲食文學涌現(xiàn),比如美國名廚安東尼·伯爾頓的《廚師之旅》,影響就很大,我們這邊三聯(lián)書店也出了譯本。我國臺灣地區(qū)的二魚文化事業(yè)公司,也推出了“飲食文學系列”,2002年出版了我一本《藤蘿花餅》散文集后,2004年又出了我中篇小說《潑婦雞丁》單行本。作為飲食男女中的一員,我已悟出,我們的生命其實是貫穿在一日不可廢除的吃喝中的,從解饑渴求溫飽的最低層次上提升以后,我們對美的追求,對情的寄托,對自己與對別人的慰藉,對今日與未來的期許,越來越多地體現(xiàn)在了我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餐桌享受中。《潑婦雞丁》這部小說,是我自覺地進入飲食寫作的一個值得特別紀念的成果。飲食男女,當有飲食文學,而在飲食文學里,揭人間真相,繪浮世風景,把人生百味、世態(tài)千滋匯為一席,力求以一粒米現(xiàn)大千世界、一盤菜顯幽深人性,誰說只是菜譜的堆砌、唾沫的狂歡?實在是別有一番滋味,先入你眼,再浸你心,于諧謔中覺甘苦,于亂象中悟真諦。也許有人一聽飲食文學,就覺得不雅,甚至會以為是一種逃避社會責任玩世不恭的文字,我勸他們還是看了再加臧否。你吃過潑婦雞丁嗎?嘗過多半喜歡。我現(xiàn)在堅信:美從口入,情從口出,飲食之間,大義存焉,耙剔梳理、消化吸收、融會升華,此種文字,時之所需,道之所載,須自黽勉,再接再厲!《潑婦雞丁》篇幅較長,在2006年出版的(劉心武自選集》里,作為《民工三部曲》之一收入了它。這本《藤蘿花餅》是涉及飲食的散文隨筆集,沒吃過潑婦雞丁,嘗嘗藤蘿花餅也不錯。我為臺灣讀者編成的繁體字豎排本,在海峽那邊頗獲好評,《中國時報》等媒體都有報道評論?!疤偬}花餅”口味比較清淡,菜量也較小,更適合快節(jié)奏中的忙碌者作為“休閑零食”品嘗。這個為內地讀者印行的簡化字橫排本,保留了臺灣版的所有內容,但特意增加了新的一輯《花果滿山》,這新增入的文章都是2002年后新寫成的,仍是那樣的寫法——不是寫尋味指南,而是借飲食來展示時代風貌,詠嘆世道人心并試圖挖掘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