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和學生時期(1905一1927)
1.家世和童年
2.宗文四年
3.就讀上海大學——政治、藝術多元理念的萌蘗
4.求學震旦
第2章 詩國天空的新星(1927—1932)
1.“文學工場”
2.步入文壇 ——“同路人”的文學
3.詩集《我底記憶》 ——由選擇而制作合腳的鞋子
4.殉情與訂婚
5.詩集《望舒草》之一——憂郁的剖析
6.詩集《望舒草》之二——詩“應去了音樂成分”
第3章 旅法及其歸來(1932—1938)
1.游學法國——政治上左翼,文藝上自由主義
2.共結連理
3.創(chuàng)辦《現代詩風》和《新詩》——對“純詩”的闡釋和試驗
4.譯介《從蘇聯回來》的前前后后——與紀德的思想藝術因緣
第4章 在血火中的香港(1938—1945)
1.南中國海上的《星座》——個人世界融人到抗日的公眾世界
2.自殞和離異
3.我等待著 長夜漫漫
第5章 那里,永恒的中國(1945—1950)
1.滬上風云
2.詩集《災難的歲月》_只為災難樹里程碑
3.北京的春天——由愛國而向革命的訴求
結 語
主要參考征引書目
戴望舒年表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