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從1989年開始介入三年制高職高專層次烹飪專業(yè)化學教學和教材編寫工作以來,迄今已經15年了。筆者曾經兩次主編并正式出版了相關的烹飪化學教材,特別是主編了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烹飪化學》(即本書的初版)以后,我們這個編寫小集體的工作已經推向全國,并且與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同行進行了交流,其間有不少老師和學生在使用后,向出版社和我本人做了信息反饋。個中滋味,一是喜,二是憂。喜的是并沒有發(fā)現什么科學性錯誤(但仍存在少數印刷錯誤),憂的是普遍反映內容過深過難,“教師難教,學生怕學”。這種反映早在筆者自己的教學中就已經存在。為此筆者也曾經猶豫過,作為高職高專層次的烹飪高等教育,要不要開設這門課程?2000年11月,筆者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七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時,宣讀的論文題目就是《中國大陸廚師培訓和烹飪教育的歷史和現狀》,并且和日本及美國的烹飪教育工作者們交流了情況,發(fā)現他們都沒有開什么化學課,但在深入研討以后發(fā)現,我國和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烹飪高等教育層次上沒有什么可比性,我國的起點高于他們,犯不著去“追趕”他們。這是因為:1.他們的國民義務教育相當于我國的高中畢業(yè),已經具備了比較高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而我國的國民義務教育法定為初中畢業(yè)(九年制),實際上甚至還沒有完全達到。加之我國目前的烹飪高等教育各專業(yè),大多以“三校生”(中職、中專和技工學校)為主要生源,這些學生連初中化學都學得相當勉強;2.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烹飪教育實際上相當于我國的廚師培訓,技能訓練是唯一目的。而我國的烹飪教育是正規(guī)的準高等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等等方面都屬于高等教育范疇,烹飪是作為一種正規(guī)的學科來建設的。因此我國已處于先進水平,用不著亦步亦趨地仿效他們。而且在廚師培訓方面我國還有一條非學歷的職業(yè)培訓途徑,已經處于高起點的三年制的高職高專烹飪專業(yè),完全應該走自己的路;3.既然我們經常自詡是“烹飪王國”,向來都不遺余力地贊美中華美食,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挥矛F代科學手段去把這門“國粹”手藝提升為科學呢?沒有必要讓廚師培訓班、中職層次和高職層次的烹飪教育都只為培養(yǎng)普通技藝型的廚師去忙碌,何必非要“殺雞用牛刀”式地辦什么烹飪高等教育呢?或曰:可以從傳統(tǒng)文化學的角度辦烹飪高等教育,讓學生多學些文史知識,其實這也是不必要的,因為烹飪畢竟是食品科學技術的一個分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是懂得技術科學原理,善于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的廚行高手,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