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文集按照最初發(fā)表的時間順序,收錄了竹內實的跟蹤與觀察中國文化大革命全過程的代表性文章。從文化大革命初期對吳晗和《燕山夜話》的批判中,竹內實覺察出自新中國成立后已初見端倪的虛無主義文化態(tài)度。結合著自己對近代以來動蕩不安的中國歷史的親身感受,他很快寫出了像《中國——文藝界陷于混亂與虛無》和《“牛鬼蛇神”及其他》那樣冷靜思考的文字,由于在當時日本的中國研究界不同凡響而備受矚目。后來,伴隨著不斷復雜多變的中國政治和社會文化大革命中反映出來的那種草木皆兵的極“左”情緒,以及在現(xiàn)代政治中濫用“忠”、“孝”之類道德觀念的實用主義偏向,比如《“敵人”是什么?》和《從“孝”到“忠”——“文革”中的思想》等文,都屬于這一類內容。而對“批林批孔”和“學習儒法斗爭史”運動的關注,更使竹內實能夠將歷史和現(xiàn)實、感情和理性很好地結合起來,針對林彪與江青等人的惡劣政治品質,進行入木三分的剖析,《現(xiàn)代中國的歷史印記——“學習儒法斗爭史”運動對呂后、武則天的贊頌及其失敗》等文章便是這方面的成果。與此同時,竹內實對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過程中的作用與貢獻,則給予比較中肯的評價。難得的是,竹內實在文化大革命中所有這些否定或肯定性的分析,既非常及時又大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至今讀來還會引起中國人或海外人士的由衷感慨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