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硬件、外部設備與維護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第二版)

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第二版)

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第二版)

定 價:¥36.00

作 者: 鄒逢興等編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計算機基礎課程系列教材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40151213 出版時間: 2004-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50 字數:  

內容簡介

  《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队嬎銠C硬件技術基礎》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根據近幾年來計算機及其應用技術的新發(fā)展,以及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新發(fā)布的“白皮書”精神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作者所在課程組近期教學改革和教材研究的成果(2001年先后獲得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總結提高修訂而成的?!队嬎銠C硬件技術基礎》在保持原有體系結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更新了部分內容,使之更具先進性和實用性,也更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全書以Pentium系列微機為主要背景機,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計算機的硬件技術基礎,內容包括微機原理、微機接口、微機應用三部分。其中:原理部分介紹了微機系統(tǒng)組成及工作原理、微處理器及指令系統(tǒng)、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存儲器、I/0接口、總線和總線標準、中斷與中斷控制、定時器/計數器電路;接口部分介紹了并行接口與串行接口、基本人機交互設備接口和模擬I/0接口;應用部分介紹了最能反映計算機硬件技術本質的微機在測控系統(tǒng)中的應用?!队嬎銠C硬件技術基礎》在附錄中還對每部分的教學實驗安排提出了建議?!队嬎銠C硬件技術基礎》可作為高等學校理工科各專業(yè)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對于從事各類微機應用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工作的科技人員,《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也是一本實用參考價值很強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鄒逢興,江西峽江人,1969年畢業(yè)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為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應用、自動測控和故障診斷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先后負責完成國家“863”等各類科研、教研項目20余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各1項,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國家部委級教學成果獎和科技進步獎多項;編著出版國家級、軍隊級重點/規(guī)劃教材和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等著作18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獲全國電子類專業(yè)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1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1次、中國圖書獎1次和各級各類優(yōu)秀論文獎多次。獲全軍優(yōu)秀教師,首屆全軍院?!坝弄劇苯皙労偷谝粚萌珖叩葘W?!皣壹壗虒W名師獎”等榮譽稱號。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微機原理篇
第一章 微機系統(tǒng)組成及工作原理(3)
1.1 微機系統(tǒng)概述(3)
1.1.1 微機系統(tǒng)的三個層次(3)
1.1.2 微機系統(tǒng)的主要性能指標(3)
1.2 微機系統(tǒng)的硬件結構(5)
1.2.1 三總線結構及分類(5)
1.2.2 微機各大組成部分的基本結構及功能(7)
1.3 微機運算基礎(11)
1.3.1 計算機中數的表示方法(11)
1.3.2 計算機的運算(16)
1.4 微機基本工作原理(20)
1.4.1 計算機工作過程的本質(20)
1.4.2 指令與程序概念(20)
1.4.3 指令類別(21)
1.4.4 指令與程序的執(zhí)行(21)
1.4.5 程序執(zhí)行過程舉例(22)
1.5 PC系列微機系統(tǒng)(24)
1.5.1 PC系歹(J微機系統(tǒng)概述(24)
1.5.2 基本系統(tǒng)配置(25)
1.5.3 非基本系統(tǒng)配置(26)
1.5.4 現代主流微機的主板結構及其芯片組(27)
思考題與習題一(36)
第二章 微處理器和指令系統(tǒng)(39)
2.1 Intel系列微處理器(39)
2.1.1 8086/8088微處理器(39)
2.1.2 80486微處理器(42)
2.1.3 Pentium微處理器(43)
2.1.4 Pentium Pro微處理器(44)
2.1.5 PentiumⅡ微處理器(45)
2.1.6 PentiumⅢ微處理器(46)
2.1.7 Pentium 4微處理器(46)
2.2 Pentium微處理器(47)
2.2.1 內部結構與外部引腳(47)
2.2.2 內部寄存器(53)
2.2.3 Pentium的四種工作方式(63)
2.3 Pentium微處理器指令系統(tǒng)(66)
2.3.1 基本數據類型(66)
2.3.2 操作數尋址方式(68)
2.3.3 Pentium指令系統(tǒng)概貌(76)
2.3.4 通用整數指令及應用(78)
思考題與習題二(117)
第三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124)
3.1 匯編語言的基本語法(124)
3.1.1 匯編語言源程序結構(124)
3.1.2 匯編語言的語句格式(126)
3.1.3 匯編語言的數據(127)
3.1.4 表達式與運算符(128)
3.2 偽指令語句(132)
3.2.1 方式選擇偽指令(132)
3.2.2 邏輯段定義偽指令(133)
3.2.3 數據偽指令語句(138)
3.2.4 模塊定義偽指令(141)
3.2.5 過程與宏定義偽指令(141)
3.2.6 結構定義偽指令(144)
3.3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入門(146)
3.3.1 匯編語言程序的開發(fā)過程(146)
3.3.2 基本結構程序設計(147)
3.3.3 子程序設計與調用技術(160)
3.3.4 D0s/BIOS功能調用(169)
思考題與習題三(177)
第四章 存儲器(180)
4.1 現代高檔微機系統(tǒng)的存儲器體系結構(180)
4.1.1 分級存儲器結構(180)
4.1.2 虛擬存儲器結構(181)
4.2 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與選用原則 (182)
4.2.1 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182)
4.2.2 存儲器芯片的選用原則(183)
4.3 存儲器芯片和存儲條的接口特性(185)
4.3.1 各類存儲芯片的接口共性(185)
4.3.2 DRAM的接口特殊性(189)
4.4 內存儲器系統(tǒng)的構成原理(193)
4.4.1 存儲器結構的確定(194)
4.4.2 存儲器芯片的選配(195)
4.4.3 存儲器接口的設計(198)
4.5 高速緩沖存儲器基本原理(204)
4.5.1 高速緩沖存儲器結構(204)
4.5.2 高速緩存器與內存的映像方式(205)
4.5.3 高速緩存器的讀/寫過程(205)
4.5.4 分級Cache·結構與平均訪存周期的估算(206)
4.6 虛擬存儲器基本原理(207)
4.6.1 基本思想(207)
4.6.2 虛擬存儲器的管理與保護機制(208)
4.7 PC系列微機的內存配置及其管理(213)
思考題與習題四(215)
第五章 I/O接口(218)
5.1 I/O接口的基本概念(218)
5.1.1 I/O設備與I/O接口(218)
5.1.2 接口的基本功能(219)
5.1.3 接口的基本結構(219)
5.2 I/O 端口的編址方式(221)
5.2.1 存儲器映像方式(221)
5.2.2 隔離I/O方式(222)
5.2.3 80X86系列處理器的I/O編址方式(223)
5.3 I/O同步控制方式(226)
5.3.1 概述.-(226)
5.3.2 程序查詢式控制(227)
5.3.3 中斷驅動式控制(229)
5.3.4 直接存儲器存取式控制(230)
5.3.5 延時等待式控制(234)
5.4 I/O接口中的數據緩存技術(234)
5.4.1 單一字節(jié)數據緩存器(234)
5.4.2 (I(0數據緩存器(235)
5.4.3 雙口SRAM數據緩存器(237)
思考題與習題五(238)
第六章 總線和總線標準(241)
6.1 有關總線的基本概念(241)
6.1.1 總線與總線模塊(241)
6.1.2 總線操作及控制(242)
6.1.3 總線的功能和性能指標(243)
6.1.4 總線周期與指令周期、時鐘周期的關系(243)
6.2 總線仲裁方法(244)
6.2.1 "菊花鏈"仲裁(244)
6.2.2 并行仲裁(246)
6.2.3 并串行二維仲裁(247)
6.3 總線握手方法(248)
6.3.1 同步總線握手(248)
6.3.2 異步總線握手(249)
6.3.3 半同步總線握手(250)
6.4 Pentium處理器的典型總線操作時序(250)
6.4.1 非流水線式讀/寫周期的總線時序(250)
6.4.2 突發(fā)式讀/寫周期的總線時序(251)
6.4.3 流水線式讀/寫周期的總線時序(252)
6.5 PC系列微機中的常用標準總線(254)
6.5.1 標準總線概述(254)
6.5.2 目前常用模塊級內部擴展總線(255)
6.5.3 目前常用系統(tǒng)級外部總線(264)
思考題與習題六(271)
第七章 中斷與中斷控制(274)
7.1 有關中斷的基本概念(274)
7.1.1 中斷與中斷類型(274)
7.1.2 中斷優(yōu)先級與中斷嵌套(277)
7.1.3 CPU響應中斷的條件(277)
7.1.4 中斷處理過程(278)
7.2 多中斷請求的服務判決(279)
7.2.1 程序查詢式判決(279)
7.2.2 中斷向量式判決 (280)
7.3 8259A可編程中斷控制器(281)
7.3.1 功能概述(281)
7.3.2 內部結構與外部引腳(282)
7.3.3 內部端口尋址與讀/寫控制(284)
7.3.4 8259A的中斷工作過程(285)
7.3.5 命令字格式與應用編程(286)
7.4 Pentium處理器的中斷機理(301)
7.4.1 實地址方式下使用中斷向量表(301)
7.4.2 保護虛地址方式下使用中斷描述符表(302)
7.4.3 中斷向量號分配(302)
7.4.4 中斷/異常的檢測、響應、處理過程(304)
7.5 微機系統(tǒng)開發(fā)中利用8259A擴展中斷源的方法(305)
7.5.1 使用級聯線的擴展(305)
7.5.2 不用級聯線的擴展(306)
思考題與習題七(308)
第八章 定時器/計數器電路(311)
8.1 計算機中的定時和計數(311)
8.1.1 實現定時、延時的控制方法(311)
8.1.2 可編程定時器/計數器的典型結構和主要用途(311)
8.2 可編程定時器/計數器芯片8254(312)
8.2.1 基本功能(313)
8.2.2 內部結構與外部引腳(313)
8.2.3 內部端口尋址與讀/寫控制(315)
8.2.4 六種工作方式(315)
8.2.5 應用編程(321)
8.3 8254在PC系列機定時系統(tǒng)中的應用(326)
思考題與習題八(330)
第二部分 微機接口篇
第九章 并行接口與串行接口(335)
9.1 并行接口與串行接口概述(335)
9.2 簡單的不可編程并行接口電路(336)
9.3 可編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一5(336)
9.3.1 內部結構與外部引腳(336)
9.3.2 內部端口尋址與讀/寫控制(338)
9.3.3 三種工作方式(338)
9.3.4 控制字格式與初始化編程(347)
9.4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351)
9.4.1 數據傳送方式(351)
9.4.2 波特率和收/發(fā)時鐘(352)
9.4.3 信號的調制和解調(352)
9.4.4 誤碼率和串行通信中的差錯控制(354)
9.4.5 信道的多路復用(355)
9.4.6 串行通信的基本方式(357)
9.4.7 串行通信協(xié)議(357)
9.4.8 串行通信的實現方法(359)
9.5 異步串行通信接口標準:RS-232一C(359)
9.5.1 信號連接規(guī)范(360)
9.5.2 主要電氣技術指標及應用說明(363)
9.6 可編程串行接口芯片INS 8250 (365)
9.6.1 內部結構與外部引腳(365)
9.6.2 內部寄存器與讀/寫控制(368)
9.6.3 初始化與應用編程(374)
思考題與習題九(381)
第十章 基本人機交互設備接口(385)
10.1 鍵盤及其接口(385)
10.1.1 編碼鍵盤與非編碼鍵盤(385)
10.1.2 非編碼鍵盤的接口功能(386)
10.1.3 行/列掃描式鍵盤接口方法(386)
10.1.4 PC系列機鍵盤及接口(389)
10.2 顯示器及其接口(391)
10.2.1 LED顯示器及接口(391)
10.2.2 CRT顯示器及接口(396)
10.2.3 LCD顯示器及接口(400)
10.3 打印機及其接口(403)
10.3.1 打印機及其控制原理(403)
10.3.2 Centronics并行接口標準(404)
10.3.3 并行打印機接口方法(406)
10.4 鼠標器及其接口(408)
10.4.1 鼠標器及其工作原理(408)
10.4.2 鼠標器的接口(409)
思考題與習題十(410)
第十一章 模擬I/O接口(414)
11.1 DAC及其與MPU的接口(414)
11.1.1 D/A轉換器原理(414)
11.1.2 DAC的基本參數(418)
11.1.3 典型的DAC集成芯片(419)
11.1.4 DAC芯片與MPU的接口技術(425)
11.2 ADC及其與MPU的接口(428)
11.2.1 A/D轉換的四個步驟(428)
11.2.2 A/D轉換器原理(430)
11.2.3 ADC的性能參數(431)
11.2.4 典型的集成ADC芯片(433)
11.2.5 ADC芯片與MPU的接口技術(441)
思考題與習題十一(446)
第三部分 微機應用篇
第十二章 微機在測控系統(tǒng)中的應用(451)
12.1 計算機測控系統(tǒng)概述(451)
12.1.1 計算機測控系統(tǒng)的一般結構(451)
12.1.2 測控系統(tǒng)的實時性概念(452)
12.1.3 測控系統(tǒng)對計算機的要求(453)
12.1.4 構成測控計算機系統(tǒng)的方案選擇(454)
12.2 實現計算機測控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455)
12.2.1 傳感器及測量(455)
12.2.2 模擬I/O通道建立(456)
12.2.3 數據處理(469)
12.2.4 執(zhí)行機構及驅動(478)
12.2.5 可靠性與抗干擾技術(487)
12.3 計算機測控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487)
12.4 實際測控系統(tǒng)舉例(491)
思考題與習題十二(507)
附錄(510)
附錄A 關于本書配套的課內實驗安排建議(510)
附錄B ASCII碼表(511)
主要參考文獻(51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