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本書主要涉及兩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飲用水中特殊水質的處理;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循環(huán)冷卻水的水質處理。具體內容包括:微污染水源水質處理技術、地面水除藻技術、水的除氟、地下水除鐵除錳、水的冷卻、循環(huán)冷卻水水質穩(wěn)定處理。 本書理論與應用相結合,著重從理論分析、設計計算、工藝流程及適用范圍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既介紹了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又介紹了一些新工藝、新技術,每個章節(jié)均列舉了相應的工程實例。 本書主要供從事給水排水工程專業(yè)、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等科研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從事市政工程設計、施工、管理和研究人員查閱;同時還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閱讀。 本書前言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尤其是有機化工、石油化工、醫(yī)藥、農藥、殺蟲劑及除草劑等生產工業(yè)的迅速增長,有機化合物的產量和種類不斷增加,各種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未達到排放標準就直接進入水體,對水源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水源水質也因此急劇下降。由于受污染水體成分復雜,特別是含有有機物、藻類等污染物,采用常規(guī)處理工藝是不能去除的。為了使飲用水水質能滿足《生活飲用水水質衛(wèi)生規(guī)范》的需求,對常規(guī)凈水工藝往往還應增加預處理或深度處理工藝。本書就生物預處理技術、活性炭處理技術、臭氧生物活性炭處理技術、膜處理技術等進行了較詳細的介紹。藻類產生的臭味用常規(guī)凈水工藝很難去除,常使城市供水中出現不愉快氣味,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給水處理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對水體中藻類的去除主要介紹了化學藥劑法除藻、微濾機除藻、氣浮法除藻、直接過濾除藻、強化混凝沉淀除藻、生物處理除藻、預氧化強化除藻以及藻毒素的去除方法。 我國是地方性飲水氟中毒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改用低氟水源是防治飲用水氟中毒的根本措施;但是,相當一部分高氟水地區(qū)往往無低氟水源可以就近飲用,不得不采用飲水除氟技術。在書中主要介紹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骨炭吸附過濾、鋁鹽混凝沉淀、羥基磷灰石(HAP)等除氟方法。而當地下水中所含鐵、錳超標時,需進行除鐵、錳處理,本書主要介紹曝氣接觸氧化法去除鐵、錳。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淡水資源,對水的冷卻原理、冷卻構筑物及循環(huán)冷卻水的水質處理也進行了闡述。 本書理論與應用相結合,著重從理論分析、設計計算、工藝流程及適用范圍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既介紹了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又介紹了一些新工藝、新技術,每個章節(jié)均列舉了相應的工程實例。 在整個編寫過程中,方晞教授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張儉老師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謹請專家和讀者予以批評和斧正。 編者2005年10月 本書目錄第1章微污染水源水質處理技術 11水環(huán)境污染狀況 12水源水中污染物 13水質標準 131國際水質標準的現狀 132三種主要標準的特點 133水質標準與水系傳染病 134我國關于生活飲用水水質的衛(wèi)生標準 14微污染水源水質處理技術 141活性炭處理技術 142臭氧生物活性炭處理技術 143生物預處理技術 144膜處理技術 15微污染水源水質處理技術實例 151周家渡水廠深度處理設計 152顆粒填料(陶粒濾料)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計算 153人工合成填料(YDT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計算 154塔式生物濾池用于微污染水源水處理的設計計算 155顆粒活性炭吸附法用于飲用水深度處理的設計計算 156臭氧生物活性炭聯用處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設計計算 157采用反滲透裝置以城市自來水制取純凈水機組的設計 計算 參考文獻 第2章地面水除藻技術 21水體中藻類與藻毒類 211藍藻及毒素 212藍藻毒素的危險評價與監(jiān)測 22藻類對制水的影響 23藻類去除方法 231化學藥劑法(加藥滅藻法) 232微濾機除藻 233氣浮法除藻 234直接過濾除藻 235混凝除藻 236沉淀或過濾除藻 237生物處理除藻 238藻毒素的去除方法 24除藻技術實例 241氣浮法除藻 242生物接觸氧化法除藻 243預氧化除藻 244強化混凝沉淀除藻 245水廠常規(guī)處理工藝去除藻毒素 246高錳酸鉀復合藥劑除藻臭 247投泥除藻 參考文獻 第3章水的除氟 31概述 311氟化物在環(huán)境中的存在及人群暴露水平 312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313在飲水中限值的確定 314除氟方法 315除氟作用機理 32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 321活性氧化鋁除氟的原理 322影響除氟效果的因素 323再生工藝 324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法除氟設計概述 33骨炭吸附過濾 331骨炭吸附過濾機理 332影響除氟效果的因素 333再生工藝 34鋁鹽混凝沉淀 341機理 342影響除氟效果的因素 343鋁鹽混凝沉淀除氟設計概述 35羥基磷灰石除氟 351概述 352羥基磷灰石合成方法與合成條件 353羥基磷灰石除氟機理 354影響除氟效果的因素 36其他除氟方法 361離子交換法 362電凝聚法 363電滲析法 37除氟實例 371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法除氟 372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法除氟的計算 373電凝聚除氟 374混凝沉淀法除氟的計算 375骨炭法除氟 參考文獻 第4章地下水除鐵除錳 41概述 411鐵在地下水中的遷移轉化 412鐵及其在飲用水中的限值 413錳的循環(huán) 414錳及其在飲用水中的限值 42地下水中鐵和錳的氧化速率 421地下水中鐵和錳的存在形式 422鐵的化學平衡和氧化速率 423錳的氧化速率 43地下水除鐵方法 431空氣自然氧化除鐵 432接觸催化氧化除鐵 433生物氧化除鐵 44地下水除錳方法 441接觸氧化除錳 442生物氧化除錳 45原水中鐵錳共存的除鐵除錳方法 451主要影響因素 452原水中鐵錳共存的除鐵除錳方法 453充氧回灌地層除鐵除錳 46地下水的曝氣 461氣水比的選擇 462曝氣裝置的形式及適用條件 463曝氣裝置 47地下水除鐵除錳實例 471自然氧化法除鐵的計算 472接觸氧化除鐵除錳實例 473空壓機曝氣壓力式過濾除鐵工藝設計實例 474蓮蓬頭曝氣重力式過濾除鐵工藝設計 475射流泵曝氣無閥濾池過濾除鐵工藝設計 476表面曝氣兩級過濾除鐵除錳工藝設計 477生物接觸法除鐵除錳水廠的設計與運行實例 參考文獻 第5章水的冷卻 51水的冷卻原理 511水的蒸發(fā)散熱 512水的接觸散熱 52冷卻塔熱力計算基本方程 521焓差理論 522逆流式冷卻塔熱力計算基本方程式 523冷卻塔的性能 53冷卻塔的設計與計算 531機械通風冷卻塔的設計 532逆流式冷卻塔的熱力計算及應用 533逆流機械通風冷卻塔設計實例 534冷卻塔運行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其對策 54冷卻構筑物類型 541冷卻池 542濕式冷卻塔 55冷卻塔的工藝構造 551冷卻塔的組成 552通風筒 553配水系統(tǒng) 554淋水填料 555通風及空氣分配裝置 556除水器 557集水池 參考文獻 第6章循環(huán)冷卻水水質穩(wěn)定處理 61循環(huán)冷卻水的水質特點和處理要求 611敞開式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的問題 612循環(huán)冷卻水的水質特點 613循環(huán)冷卻水的基本水質要求 614循環(huán)冷卻水結垢控制指標 62循環(huán)冷卻水處理 621腐蝕控制 622沉積物控制 623微生物控制 63循環(huán)冷卻水的預處理 631化學清洗 632鈍化 633預膜 參考文獻 附錄1美國現行飲用水水質標準(2001年) 附錄2《生活飲用水水質衛(wèi)生規(guī)范》(Sanitary Standard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附錄3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