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04年,感觸必因人而異,結論亦各有不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會因為內政外交如愿發(fā)展而將2004年視為較為光明之年,而在伊拉克被害的日本人質和記者的親人則會把2004年當作萬分黑暗之年。可以說,2004年是日本在矛盾、斗爭中發(fā)展,既有經驗可以總結,又有教訓必須吸取的一年。日本對華強硬路線短時期內不會改變。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壇權力核心短期內不會發(fā)生變化,革新勢力已很軟弱,不可能上臺執(zhí)政。即使民主黨取得了政權,日本的對華強硬路線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改變。而且,民主黨員的平均年齡低于自民黨,少壯派政治家那種不顧及中日關系歷史、重視與中國較量的勁頭更足。從國際條件方面看,短時期內中美日三國關系的二對一態(tài)勢不會發(fā)生大的變化。其關鍵原因有兩點:其一,美日仍是以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劃線,美日同盟不斷得到加強;其二,在臺灣問題上,美日以所謂“共同利益”為基礎,加強合作阻止我實現統(tǒng)一大業(yè)的方針不會改變。日本狐假虎威,自然希望在美國導演下,在東亞國際舞臺上壓過中國做出更多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