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助學讀物,無不張揚“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精神??茖W性、有效性、可行性、經濟性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總不出“曲不離口,拳不離手”一個“練”字。考場作文是以考場的“場效應”規(guī)律作為選編前提的。人們重視模擬考,無非是要在模擬的考場氛圍里調適出鎮(zhèn)定的心態(tài),練出快速反應的“考”功夫。首先,筆考認同張光珞、張光瓔二位特級教師“我手寫我心”的作文教學定位,“我”即學生,以學生為本,心手呼應,是切合實際的,玄妙無比的。這是蕓蕓眾生可以參與的修身養(yǎng)性的功課,“時間段”是在進入“文學創(chuàng)作”之初,就創(chuàng)作經歷而言,還是在“初級階段”而非“高級階段”,什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呀,什么“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呀,什么“塑造典型人物,表現時代精神”呀,那是作家創(chuàng)作所處的“高級”境界,是6-17歲的學生還難以企及的境界。也就是說,傳統(tǒng)的“記敘——說明——議論”作文教學方法,是以“讀”刺激興趣,以“記”——“說”——“議”階梯扶持的,“記”的前提條件,是觀察能力,“說”的前提條件,是分析能力,“議”的前提條件,是表達能力,所謂“觀察——分析——表達”的“新序列”作文教學模式,筆者以為新意不多。作為主體模式,歷來助益于中上水平學生,中下水平的或者說大多數的學生,由于還不善于觀察、分析、表達,甚至于文字書寫還沒有過關,標點符號還應用不當,詞匯貧乏,思路紊亂,“舊”、“新”主體模式要“幾把鑰匙開幾十把鎖”,結果可想而知。筆者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周下逵先生的觀點,中小學生作文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需要過五關:1.“書寫”關,即通過文字書寫訓練,培養(yǎng)文字書寫能力;2.“用語”關,即通過積詞煉句訓練,培養(yǎng)運用語言能力;3.“構段”關,即通過聯句構段訓練,培養(yǎng)聯句構段能力;4.“謀篇”關,即通過布局謀篇訓練,培養(yǎng)布局謀篇能力;5.“立意”關,即通過思辨立意訓練,培養(yǎng)思辨立意能力。這個由簡單到復雜的一般發(fā)展過程是互相銜接,緊密聯系,但又各在特點,先后有序的。因此,雖說“文無定法”,定位于基礎教育的作文教學卻是“有法可依”的,應該把握規(guī)律,穩(wěn)扎穩(wěn)打,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以保寫作能力的健康發(fā)展,切忌隨心所欲,隨意跳躍,揠苗助長?;谶@個認識,再來探討考場作文,思路就清晰多了??紙鲎魑呐c平時作文沒有質的分野,要分,也許能說的話是:考分更得益于急智;平時分更得益于積累?!翱荚囋谄綍r”這句話是有啟發(fā)意義的。精神處于亢奮狀態(tài),思維活躍,訓練的效益自然更高于“平?!保@就是研究考場作文的妙趣所在。這套書的基本欄目是:審題靈感——用一兩句話作為對作文題的理解性說明:腹稿提綱——扼要地寫出作文提綱;過程評析——按作文順序作思想、藝術評析;得失掂量——由老師扼要地分析作文的得失。這樣,既彰顯了“觸發(fā)急智,靈感通神”的考場作文的精華,又兼及作文必備知識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