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編 理論淵源
第一章 毛澤東的文藝思想
第二章 革命實踐和馬克思主義基礎
一、政治家
二、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理論
三、歷史唯物主義
四、意識形態(tài)
五、文化的階級性
六、文化的社會作用
第三章 文學理論基礎
一、文化的軍隊
二、階級性與階級斗爭性
三、作家的立場與思想
四、如何去服務
五、文學的源泉
第四章 文學理論問題
一、人物和題材
二、愛與人性論
三、文學服務于政治
四、歌頌與暴露
五、文藝批評標準
六、文學反映論
七、典型化
第二編 理論潮流
第一章 人物
一、原則的確立
二、根本性擔憂
三、批判與鞏固
四、英雄人物討論
五、調整時期
六、極端形態(tài)
第二章 題材
一、新的世界
二、 題材決定論
三、開放的曲折
四、理論家的聲音
五、現代戲劇
第三章 為政治服務
一、趕任務
二、表現政策
三、寫中心
四、新民歌運動
五、政策調整
六、《劉志丹》事件
七、“文革”中的批判與發(fā)展
第四章 創(chuàng)作方法
第五章 真實性
第六章 人性與階級性
附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