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秦諸子百家是中國古典散文的源頭,那么經過漢魏六朝、唐宋的發(fā)展壯大,至了明清時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古典散文已漸步入終結期。這一時期所產生的“小品文”,關注的是人生處世、生活情趣,品字、品物、品人、品事、品文、品花、品酒、品茗、品玩,不一而足。語言凝煉,行文簡潔,寓深刻的哲理于淺顯的事例之中,精辟透徹,入木三分。《菜根譚》、《小窗幽記》和《幽夢影》,可視為一時期“小品文”的代表作。該書告誡人們,在生活中要睜著一只眼,不能胡涂;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必須脫俗;人生何處無煩惱,超然空靈,才能享受那種文學家所擁有的口味和靈秀。人生的苦與樂、榮與辱有時是很微妙的,微妙到幾乎沒有什么差別。對人生的苦與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苦樂與我,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平常心看待榮華富貴,不嫉人有,也不笑人無。《小窗幽記》所先的格言妙語內容廣泛,涉及社會、人生諸多方面,或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含蓄蘊藉,令人回味悠長;或情趣盎然,讀來津津有味。因此,此稱為“中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三本必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