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把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相割裂,“新文化史”的旗手之一彼得·伯克卻找到了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伯克在這本書里描述的歐洲1500至1800年的英化和大眾文化還有形成后來的那種對立,在某種意義上,精英在獨享精英文化同時也分享著大眾文化:“如果你是一個貴族,可能會有一個來自農村的仆人。她將唱著民謠將你送入夢鄉(xiāng)。因此,大眾文化是每個人的文化,對所有的人開放的文化。精英同樣有另一種文化,主要是對上層社會成年男人開放的文化?!M管存在兩種文化但不是一邊是大眾文化,另一邊是精英文化,而是一邊是所有人的文化,另一邊是部分人的文化?!北緯詺W洲作為一個整體把豐富多彩的大眾文化風景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涵蓋的空間西起愛爾蘭的戈爾韋,東到烏拉爾山脈,北及挪威,南西西里;時間跨越了三個世紀。讀者將會看到一個流浪藝人的世界:游吟詩人、小丑、變戲法者、湖郎中、流浪演員和故事歌手;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歌謠、故事、戲劇以及節(jié)慶的儀式。從大眾文化中英雄、惡棍和傻瓜形象中,讀者可以看見不善言辭的群體(工匠、農民、牧羊人、礦工、水手、仆傭、乞丐、竊賊以他們的妻子與兒女)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這些態(tài)度和價值觀如何由當時的社會條件所塑造。 當上層階級終于發(fā)現(xiàn)大眾文化對他們的社會秩序具有顛覆性和危險性的本質時,對大眾文化的態(tài)度也生了根本性轉變,開始退出大眾文化并用精英文化正是在它被撲之后又被精英文人和學者當作了“重新發(fā)現(xiàn)”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