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本來就是“候”,也同“侯”。“候”的原義為“伺望、觀察”,是猴性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xiàn)。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于候者也。也就是說,猴生性聰明警覺,善于識別獵手的誘餌,發(fā)現(xiàn)食物并不輕易上當去取食?!昂睢?,是對美猴的稱贊,引申為一種美?!对娊洝飞嫌小逗V鼻液睢芬痪?,《韓詩》解釋說:“侯,美也,”轉引為古代貴族爵位的第二等,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秦漢時代封侯拜將,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種吉祥的象征意義。但唐代詩人李白寫道:“生不愿萬戶侯”,表明其觀念有所變化?!昂睢毙眨鄠鞒霭S帝時的史官倉頡,本為侯風氏,后簡稱侯姓。史載春秋晉國有侯氏,戰(zhàn)國魏有著名的隱士侯贏,曾幫助信陵君竊救趙;漢代有大司徒侯霸;唐代有宰相侯君集;現(xiàn)代有著名的相聲大師侯寶林?!霸场?,本為“袁”,“袁”字極像猿猴形,連尾巴都畫出來了,故傳說中白猿常自稱“袁公”,“袁”姓相傳出自舜的后代,春秋時陳國有上卿為袁氏;漢代有流傳甚廣的“袁安臥雪”的故事;東漢末有曾同曹操爭霸的袁紹和袁術?!皩O”姓,古代相傳有三支: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時衛(wèi)國武公的后裔;一支出自楚國,孫叔敖的后人;另一支出自齊國,陳田氏的后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著名軍事家孫武、孫臏、唐代有醫(yī)學家孫思邈,書法家孫過庭。特別是《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更使“孫”姓威名遠揚。